-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课时“鱼米之乡”沿江工业地带人口和城市密集教材助读·自主学习一、“鱼米之乡”1.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饶,是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主产区,被誉为“_____________”。此外这里还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柑橘、蚕茧等。这里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基地。2.今后应稳定农田面积,发展________经营,扩大________经营,发展________农产品生产。二、沿江工业地带1.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长江沿江地区内部资源的________和产品的________提供了方便且廉价的________。2.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工业地带。三、人口和城市密集1.________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历来被称为“____________”之地。_____是我国华中�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3.290 MB
- 时间: 2022-11-11
-
1第七章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中国的区域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教材内容“以图导学,以图教学,以图促学”,帮助学生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外向型的经济;锻炼综合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表达、展示资料的能力,他是学生掌握区域研究方法,认识中国区域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首先,学生自七年级学习地理以来,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了在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因此本节课要求�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583.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11地理中图版七下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地图文字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学习目标3人地观念能理解影响工业选址的因素及其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走进课堂学习目标1地图技能1、通过读图及文字资料分析工业的概念、地位、分类。2、通过读我国各种矿产资源分布图掌握我国各种矿产资源分布。3、通过读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学习目标2综合思维1、能联系已学过知识简要分析我国煤炭、石油、和铁矿资源对工业及经济的意义。2、能用地图联系已学过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并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3、能通过课文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中图版七下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11 页
- 大小: 8.603 MB
- 时间: 2022-11-11
-
第三节四川省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川的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各种资源、经济差异和文化。2.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四川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地势、经济和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二、学情分析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强省,地势特征位于一、二阶梯,讲述了四川的地形、气候和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内容是学习四川学习四川人文环境的基础。21教育网三、重点难点四川的位置和地形、地势、气候、各种资源,四川经济差异的原因。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活动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探索的内容并回答问题,四川仅仅是一个盆地吗?你了解四川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四川吧!活动2【讲授】活动二1、四川的地理环境教师提问;从图A可以看出四川的地形由那两部分组成?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教师�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17.959 KB
- 时间: 2022-11-11
-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信息、资料获取的渠道有哪些。了解出门旅游设计线路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了解旅游出发前需要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有哪些。2.过程与方法设计一个旅游方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旅游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难点设计旅游方案,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举例说明、联系实际情况、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知道人民币上的“美景”吗?图片展示:1、5、10、20、50、100面值人民币的背面及其对应的风景图。1元:杭州西湖——三潭映月5元:五岳之首——泰山10元:长江三峡——夔�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21.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当地的地方文化特色。(2)理解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我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欣赏,了解当地的地方文化特色。(2)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各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3)联系实例,说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治理措施,理解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地方文化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2)通过欣赏当地旅游资源和部分世界遗产,激发热爱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1、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2、对我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28.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课题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堂类型新授授课时间授课人授课班级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2、理解每个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情感目标:1、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教材重点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2、理解每个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教材难点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仪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三、新课1、引入新课根据“探索”,把图中邮票归类到四大地理区域中。【老师说】地理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生产上,主要表现为对农业�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2.892 KB
- 时间: 2022-11-11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了解台湾省的基本知识点。二、完成文中思考题三、上网查阅有关台湾的知识。二、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40.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台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的特征,能评价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能用地理资料说明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能分析其各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台湾经济特色和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并能解释台湾岛屿经济发展的特色。(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培养针对热点问题开展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能力;2.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台湾省的学习,使学生坚定不移地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通过台湾自然环境与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45.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2.通过相关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的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1.“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及主要特点。2.经济发�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14.614 KB
- 时间: 2022-11-11
-
7.7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本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能总结出本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本地区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类型。3.收集本地区地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能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4.根据有关材料,说出轻工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三、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四、教学方法收集材料、读图、讨论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珠江三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38.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2》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图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理解人多地狭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2、了解香港、澳门的沧桑历史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时间。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及其意义。4、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及分析图中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香港和澳门”图,掌握港澳的地理概况,初步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归纳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地理特征;通过读图活动,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战略。3、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概括二者之间经济联系的特点、模式及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港澳“人多地狭”的特征,逐步树立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2、通过对港澳的历史、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4.315 KB
- 时间: 2022-11-11
-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根据初一学生探究欲强烈,逻辑能力加强,但综合思维能力还较弱的情况,设计以材料分析为线索,导学案为辅助,让材料案例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新闻、案例、材料自主探究来了解珠三角自然环境、农业、工业的变化发展,因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发展条件、与港澳的合作模式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再加上丰富的认知材料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新闻、案例材料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另外创新采用平板教学,更好处理材料丰富的特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二、教材分析第一课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说明本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状况。“外向�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66.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四川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四川省的位置、地形、气候分布及特点。2、能力目标:运用比较法与读图法,分析四川省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及各种气候的特点。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四川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四川省的位置、地形、气候分布及特点。难点:四川省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及各种气候的特点。(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2、讲授新课(1).四川的地理位置、概况活动一:火眼金睛识四川展示中国政区图A:学生看图找四川B:位置: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C:概况:全省总面积48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五位。(2).四川的地形、地势活动二:读图比较研四川(出示四川省地势、地形图)思考:A:四川有什么地形?(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两
- 浏览量:0
- 下载量:4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15.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1《四川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认识四川省的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地图了解四川的位置、范围、气候和文化等基本概况。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四川省的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教学难点:四川省的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暑假我们该去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介绍一个好地方。那里有让你无法抗拒的热辣美食;那里有让人惊艳的自然风光;那里有灿烂的巴蜀文化;那就是著名的天府之国——四川。通过教师播放《四川欢迎你》视频,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初识四川(1).地理位置让学生自由讨论三分钟,通过《地理图册》找出四川的相对位置、2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然后教师分别找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43.846 KB
- 时间: 2022-11-11
-
1《第三节四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认识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3)了解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2、过程与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与别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和建设国家的责任感。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成程度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在“地方文化特色旅游”这一章中对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然后学习了我国的区域差异,因此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为本节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可以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易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七年级学生对于如何从资料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6.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内容;2、通过确定目的地、查询相关资料、设计旅游路线、准备必备的旅游物品等步骤的研究探索,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明确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方案所包括的内容;2、利用课余时间查询景区资料、出发地与目的地交通路线等,完成一个旅游方案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2、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旅游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16.502 KB
- 时间: 2022-11-11
-
1最美湛江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湛江的地理位置。2、根据湛江的美食和建筑,了解湛江的自然环境特征。3、了解湛江著名旅游景点,进一步加深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为建设家乡储备更多的知识和养成学习地理的终身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是属于乡土地理,围绕着“最美湛江”旅游方案展开,主要讲湛江的美食、建筑和旅游景点,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关注家乡建设,培养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学对象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学期及本学期前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联系区域地理知识。针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在教学中增加了感性认识的内容。教学思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32.503 KB
- 时间: 2022-11-11
-
【课题】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福建省政区图,说出泰宁县的地理位置(2)根据泰宁县地形图,总结泰宁县的地形与地势特点(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泰宁县气候特点(4)了解丹霞地貌的成因和特点(5)了解泰宁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和读图比较,了解泰宁丹霞地貌的特点(2)根据数据资料,总讨论结泰宁县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通过搜集资料,分组讨论泰宁县如何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泰宁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2)通过泰宁当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树立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材分析】“福建省泰宁县”是中�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44.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四节交通运输【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通过集中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对比和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阐述了交通运输这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节内容深刻体现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概念,自然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产生;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本节教材建立在学生已对中国的政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及中国的工农业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而且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因此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依据,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9.494 KB
- 时间: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