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8)页,58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七章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中国的区域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教材内容“以图导学,以图教学,以图促学”,帮助
学生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外向型的经济;锻炼综合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表达、展示资料的能力,他是学生掌握区域研究方法,认识中国区域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首先,学生自七年级学习地理以来,已经初
步了解和掌握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了在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因此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活动易开展。其次,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初步具备地理思维方式,有了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意识。再次,七上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我国地形、气候的特征和概况,本学期的
第五章、第六章学习之后,学生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差异认识,第七章的前六节课对2区域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运用地图说出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②认识珠三角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2、能力目标①能运用地图对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②读地图,
能总结出本区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③搜集本区地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能再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四、教学重
难点掌握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分析珠三角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五、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六、教学过程3目标大目标: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力提升)小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基本考点)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有利条件(基本考点)重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流程性检测内容提要T′方法&策略前测:检测学生是否熟悉珠江一、检测学生是否熟悉珠江三角洲地区景观(预设:学生可以说出城2+1-1出示广州塔、长隆野生动物园、香港迪士尼乐园、澳门大三巴牌坊4张景观图片。(看4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学
生如不熟悉,老师引导补充)市,说出地理区域有难度)+想+说)1′1-2让学生判断是那个城市或省级行政区的,属于曾经学过的哪个工业基地?不对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看+想+说)1′中测:通过2-1-1、2-1-2、2-1-3、2-1-4环节交互检测,突破关键项。(预设2-3学
生向度选择单一,教师调控)二、搭建标准性平台,学生通过读图、读课本、勾画关键词语等活动,突破重难点。确定关键项:珠江三角洲地区,搭建标准性平台。1、2-1-3环节设计让学生选择,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化。2、2-1-4环节设计2322+
5+22-1-1确定关键项:珠江三角洲。看+想1′2-1-2PPT出示多项度平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看+想1′2-1-3学生自选2个向度,在学习卡一中选择对应项度的题,自主完成。看+想+做3
′强化考点1次2-1-4交互攀升强化次数。(训练学生自动转化)强化考点2次交互一:2人小组交互学习卡。说+听+做2′5检测学生对关键项的归纳优化思想。三个交互是让学生充分自学、互学、帮扶学习,强化基本考点知识。让学生讲,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题意识,让学生质疑补充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3、2-1-1至2-1-5环节处理到位,2-2-1至2-2-5环节学生就能更加轻松的分析出结论。4、2-1-5环节,预设学生对珠江、西江、东江、北江等河流的理解不到位,讲解珠江是干流,其他均为它的支流。5、2-2-3环节,训135+32强化考点
2次交互二:4人组内讲解(错误的,有争议的),补充学习。(先完成的学生帮助组内的学困生突破)(存在不完整强化)想+说+听+做2′强化考点2次交互三:全班学生选1组汇报,其他各组补充上一组没说的内容、质疑。(训练学
生先完成小组要求,再听其他组讲解)想+说+听+做5′强化考点1次5次2-1-5教师补讲。想+说+听+做2′强化考点1次2-2-1通过读图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分析该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6练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多种表达发生呈现。6、2-
2-5环节,预设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只是工业外向型,补充该地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2-2-2自主完成学习卡二的内容。看+想+做3′强化考点1次2-2-36人小组交互学习卡,补充内容,将交互的内容用气泡图、逻辑框架图、鱼骨图……方式表
达呈现在学习卡上。想+说+听+做5′强化考点7次2-2-4交互:全班学生选1组汇报,其他各组补充上一组没说的内容、质疑。想+说+听+做3′强化考点15次2-2-5教师补讲。想+说+听+做2′强化考点1次后测:关键项强化(9-13)三、检测考点的掌握情况。检测题目附学习卡21213-1学生独
立思考完成学习卡三的内容。3-2同桌交流补充。3-3PPT出示答案,手7次。根据实际掌握确定是否布置作业+1势统计结果。3-4易错题教师精讲补讲。3-5教师小结,根据情况布置或不布置作业。点评&备注突破重难点,训练快速读书、书写、表达能力,攀升强化次数。【板书设计】【教学
反思】可取之处1、授课之前再次回顾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2、教学环节完整,思路清晰,学生活动指令清晰。3、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使其听、说、想、做协调发展。4、评价机制健全,有生生互评,师生评价。5、利用地理名言,
学习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86、充分放权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的时效性,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不足之处1、在2-1-4环节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情况可以省略交互一这个环节。2、教案的内容可以再丰富一些。【补充资料】学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