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5-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4)页,24.31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2》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图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理解人多地狭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2、了解香港、澳门的沧桑历史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时间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及其意义。4、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及分析图中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香港和澳门”图,掌握港澳的地理概况,初步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归纳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地理特征;通过读图活动,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
的持续发展战略。3、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概括二者之间经济联系的特点、模式及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港澳“人多地狭”的特征,逐步树立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2、通过对港澳的历史、回归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等。2、人多地狭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3、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优势互补及合作模式。【教学难点】1、理解“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和进行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经济联系。三、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四、教学方法教法:指导自学、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步骤预设学生活动位置优越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课件展示:香港回归20年视频知识回顾:从通辽市到港澳地区采用的快捷交通方式和乘坐的交通工具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一、地理位
置(导学案1.2)1.活动:展示课件布置任务(巡视指导)过渡语:了解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继续了解政治经济观看视频,提取视频反映香港的相关信息学生回答:航空和飞机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并回答学生指图明确港澳的位置
范围及人多地狭港澳内地2、一国两制含义(导学案3)港澳地区回归时间图片展示旅游港澳地区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到人口很多,地狭人稠,地形以丘陵为主。3、如何解决空间不足问题?合作探究4、港澳地区虽然“寸土寸金”,但在城市建设中却保留大片绿地。这
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港澳绿化图)承转:香港作为一个“人多地狭”的地理区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祖国大陆的支持与帮助的。接下来我们学习港澳与祖国
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自主学习知识点二找出香港与内地各自的优势条件和不足之处。(分组总结、代表汇报)香港的优势:劣势:大陆的优势:劣势:双方怎么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呢?这样合作的好处是?展示课件小结:这种合作模式我称为“前店后厂”
,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随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广东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粤港合作模式。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性制造业基地,港澳的现代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区之一。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如何
向你的朋友介绍在港澳地区的见闻?其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完成并回答学生根据书中图文资料自主分析港澳如何扩展城市用地?结论:上天——建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港澳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合作探究:阅读课文分析代表汇报:香港的优
势: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香港的劣势:土地、能源、劳动力力。(大陆优劣势相反)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当堂检测,链接中考:(习题)学生自我总结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完成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模拟生活中赴香港、澳门旅游来创设情境,注意了
地理问题的生活化。注意了读图能力的培养,如对比阅读香港卫星影像图和香港地形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读图能力。适当联系气候、交通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意挖掘教材中案例的价值,如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合作方式变化的案例,培养学生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分析香港和
澳门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措施这个案例时,结合其他情况类似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做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创设的情境开始有一定作用,后面作用不大;部分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较高的知识储备才能回答,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