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2-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3)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了解台湾省的基本知识点。二、完成文中思考题三、上网查阅有关台湾的知识。二、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
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四个框题: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第
二部分主要说明了台湾的地形特征,第三部分介绍台湾的气候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第四部分则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尽管内容不多,但却紧紧抓住了台湾省的区域地理特征,且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台湾的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与资源)3、经济发展状况教学难点:1、物产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布的原因2、“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及选择的原因3、台湾人口、工业和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授课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台湾》的相关教学
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台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台湾》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
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矿产地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视频导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台湾的优美风景和人文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台湾的一些基本知识。【板书】祖国宝岛——台湾省台湾的地理与居民,历史概况【百度
百科】1、台湾的位置和范围2、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叙述p50课文和图2-28完成P51活动。【教师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还可以补充以下问题(课件展示):1、据图写出台湾岛的经纬度位
置;2、我国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份是();3、北回归线除穿越台湾省外,还通过了我国的哪几个省区?();4、今年,日本右翼势力频频制造事端或提出无理领土要求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岛屿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2-28,学习台湾的地形和气候知识,注意让学生结合下列问
题(课件展示):1、台湾境内有哪些大的地形区?以哪种地形类型为主?【百度知道】2、台湾省境内的最高峰是();3、请根据台湾省特殊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其气候成因。4、台湾的气温与降水分布几乎都呈环状,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5、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超过了60
00mm,其成因是()。【学生活动】阅读p51-52课文,分小组完成P52的活动题(要求每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两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总结归纳。【教师点拨】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可补充以下问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三大盐场:长芦、莺歌海和布袋。其中布袋盐场就分布在台湾西部海区,该处晒盐的条件有位于山地背风坡,晴天多,气温高;西海岸地势平坦,沙滩广布;长
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成盐条件及三大盐场的比较【百度搜索】在新浪博客关于三大盐场的介绍2、台湾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煤、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铁、锰、铜矿);台湾矿产资源分析3、台湾盛产多种农产品主要与雨热同期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
候有关;农产品和森林的地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而森林树种丰富是由于山区面积大,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体上呈现出不同的水热条件,从山脚到山顶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分布现象。【课堂小结】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
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六、教学反思台湾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也很熟悉,学生对它的认知多来自于电视新闻
,而实际的基本概况特别是特色经济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困难。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区域探究的基本思路,教师应设置适当的台阶,完成知识的与能力的综合和迁移。通过情境设计和课堂训练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地理素质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地理本
身具有的魅力,从而使学习变的顺利快乐富有成就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查阅材料,上网搜索等形式,多让学生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多开展小组合作和讨论,一些知识点尽量让学生
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