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鲁教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唱歌 老牛和小羊》【效果分析】素材3.doc,共(2)页,1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58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我们对40名同学进行了当堂学习效果的检测。第一大项主要检测学生能否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率为80%,有5名同学音准不太准确。说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二大题全面检测学生能否熟练演奏本节课的旋律,正确率为90%,1名
同学不熟练,3名同学很不熟练。说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会了演唱歌曲。总体来看,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由果溯因,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本节课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原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正是这节课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问
题情境的巧妙设计,为师生提供了充分体验、交流、感悟的机会,促使每位同学主动参与到歌曲演唱和音乐活动的探究中来。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课堂开始我设计了“说声音,拍节奏”,新颖有趣的导入,一下子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看着他们瞪起的小眼睛,我知道我抓住了他们的心。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大胆的采用了,用铝板琴为歌曲演奏,既烘托了课堂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部分乐句。二、学生为主,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本课的设计中除了涉及视觉媒体,还让学生在一次次聆听中感受音乐的内涵,比如:在学唱歌曲环节,我会
让自己寻找两种声音的区别,没有一味单一的教唱,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也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歌词都说到了什么”“音乐的耳朵对学习音乐很重要”“请用歌曲中的节奏来读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音乐中的动物《老牛和小羊》效果分析歌词”等都有意识的在引导专注投入的倾听,养成聆听的习惯。实践证明,用音乐创设情景,突出音乐本体的听,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与喜爱。聆听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生活中音乐的专注的听。
三、注重感受,让孩子在音乐欣赏中感悟美。音乐课中,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激烈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开通多渠道让学生动中感悟的特点。如整节课,我设计了询问孩子:如何表达你开心快乐的心情,引导孩子有
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打击乐来烘托歌曲,用编创来巩固歌曲……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生既不感到枯躁单调又打开了学生多个感知,让他们多有所获,情趣盎然,极大地培养学生了的音乐兴趣。四、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合作创造音乐美。本课的设计根
据新课标“鼓励音乐创造”的教育理念,做到了让学生经历“音乐情景过程”创造音乐美。例如在表现歌曲是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和歌曲的编创,分析生活中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这让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高涨,他们动手又动脑,
既了解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又体会了音乐中的节奏和编创的魅力,学习兴趣盎然,也让更多孩子的更多潜能得以发挥。总之,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音乐的审美性。通感体验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会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通感体验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