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定稿).pptx,共(14)页,1.055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2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
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占地5,200余亩。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雨果检查预习赃(zāng)物箱箧(qiè)制裁(cá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ú)璃(lí)珐(f
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é)掠缀(zhuì)满绸(chóu)缎解词: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箱箧:箱子。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
得胡作非为。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
民主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让我们记住请大家阅读说一说:对于这次远征中国,身为法国作家的雨果和巴特勒上尉分别是什么态度?(尽量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雨果巴特勒上尉光荣的、体面的、出色
的、希望获得赞誉的强盗行窃一次偷窃两名窃贼问题探讨【1】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作者将它跟哪些建筑类比?【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3】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4】“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5】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问题探讨【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7】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8】雨果是直接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9】
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10】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读完此信,你对雨果作何评价?请你给他写一封短信,谈谈你的看法。尊敬的雨果先生:此致敬礼一个十分敬重你的中国学生:202X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