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案 (6).doc,共(3)页,3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19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1、明确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2、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显微镜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学会使用显微镜并爱护显微镜,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叙述各部件作用。3、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爱护显微镜。4、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有的生物玻片标本,初步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教材分析《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是湘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
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础。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对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用低倍镜、高倍镜进行观察。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1、让学生参看课件上的图文,对照显微镜实物,自己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训练。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
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探索。教师应强调的是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最后总结操作步骤、实验现象、重点内容,并及时表扬在操作和纪律上表现好的学生。2、尽量地让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反复多次练习,达到强
化训练的目的。教学过程谈话法导入: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今天我们所用的显微镜是一种普通光学显微镜,能将物像放大几十倍到几百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结构和功能?(想)那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本节内容
多,难度大,我们一起加油,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讲授新课活动一:观看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活动二:自主梳理1、对照老师课件出示的显微镜的结构图的各部分结构说明和桌前的实物,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简述
主要部件的功能和特点。2、如何对光、如何用低倍镜观察?(课件展示)对光(通过四转动,实现五点一线,完成对光):四转动即转动粗准焦螺旋、转换器、转动遮光器、转动反光镜;五点一线即:通过以上转动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在一条线上,从而
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穿过光圈、通光孔、物镜、目镜到达眼睛。放片: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1)眼睛从外侧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2毫米处。(2)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
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必要时,再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3)若看不到物像,再重复第(1)、(2)两个步骤。板书:1、显微镜的光学部分是: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其它为机械部分。2、对光:转→转→转→转→白亮视野3、观察:侧视(
物、降)→正视(目、升)→调细→清晰物像活动三:合作探究两位同学示范操作: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洋葱的玻片标本。一位同学解读步骤,另一位规范操作,教师指导,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跟随练习。活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在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示范完成以下所有任务,后
协助各组员操作。挑选老师为你准备的玻片标本或在载玻片上任写一个小小字或字母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写出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题目、步骤、现象及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