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信息窗一(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doc,共(8)页,2.20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6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信息窗红点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
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总结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的简洁美。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
、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练的分层练习,深化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
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比例的相关知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从本节课中学会哪些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了他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比例
的基本性质为什么是这样的)看来,同学们的学习都有很明确的目标,像这样带着目标去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满满。既然我们要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那我们当然要从比例入手。谁能举个比例的例子?他说的正确吗?你们是怎样判断的?(求比值)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利用比值来进行判断了。二、联系旧知,探究新知(
一)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其实,除了刚才我们用到的利用比值来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老师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来共同研究吧。1.观察猜想仔细观察这些比例,他们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想
到:外项积=内项积。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这样的关系,那是否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关系,我们并不确定,所以,这只能算是我们的一个猜想。有了猜想,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没错,就是验证。2.验证(1)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
验证呢?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例②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课件操作验证方法。(2)合作要求1)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2)在探究纸上写出比例并进行验证。交流验证结果:找两组同学到展台前讲解他们的验证过程及结果。3)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结论?
(外项积=内项积)做学问要严谨,刚才我们验证了比例中,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那不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呢?咱们继续研究下。(通过刚才的研究,学生发现外项积与内项积相等只存在于比例中)现在,谁能补充一下刚才的发现
?3.总结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你认为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没错,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真要祝贺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们的发现与数学家的发现一模一样,看来,大家都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其实我们还发现了他的一个作用,你知道是什么作用吗?现在回头看看黑板上这些比例,你能不计算比值就判断出他们是否正确吗?你的方法是什么?(计算内外项的乘积,如果相等就是比例,否则
就不是比例)看来判断一组比例是否成立,不仅可以根据比值进行计算,还可以从内、外项积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从而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设计意图】教师步步深入的问题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方向,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的知识探究
过程。(二)解决“干什么”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也知道它可以帮我们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它还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从实践中去体会吧。1.小蜜蜂和小蝴蝶盖住的数可以是几呢?学生立刻
会想到:内项积=外项积。从而想到1和24,2和12,3和8等等。谁能用一句话总结,这两个数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乘积是24)总结:看来,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帮助我们根据外项积计算内项积,或者根据内项积计算外项积。其实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呢,咱们继续研究吧。2.解比例刚
才,淘气的小蝴蝶和小蜜蜂盖住了比例中的两个项,现在,淘气的小蜜蜂飞走了,你知道小蝴蝶盖住的数是几吗?20:25=4:(小蝴蝶)说说理由。(学生会利用25×4÷20进行解决)这是我们常用的算术方法,不过,如果把
小蝴蝶改成未知数x,这个比例就变成了一个方程,这时候再用算术法进行解答显然不合适。你能想办法把这个比例变成更为常见的方程形式吗?尝试完成。讲解解比例格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解字写到最前面2)等号对齐3)通常情况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写到等号左边。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设计
意图】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润物无声的进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完全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学生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感受比例基本性质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这种方式学习起来很自然,学生
在教师的引领下水到渠成的就完成了,不会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导致失去学习兴趣。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1.不求比值,判断下列各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12:9和8:60.4:1.2和2:71.4:2和2.1:32:5和10:252.解比例
:4/5=9/x3.(1)下列4个数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3、5、6、10学生会想到5×6=3×10,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2)根据5×6=3×10写出比例,看谁写的又快又多。如果时间再多一些,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如果继续写下去会遇到什么困难?(生:可能会重复,也可能会遗漏。)
教学中渗透有序思考的内容。(3)如果改成0.3、0.4、5、6还能组成比例吗?你能只改变其中一个数,使其能组成比例吗?(小组讨论)交流修改方法。并思考多种改法。课堂上时间有限,可在课后继续完成。【设计
意图】练习设计层次丰富,使学生不仅能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更能发挥其思考空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课堂延伸——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也知道了可以用它来解决哪些问题,课前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
有解决。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想知道答案吗?不过这个问题稍微有些复杂,咱们通过一段微课来稍作了解吧。。微课内容: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3:4=6:8为例,简单讨论一下外项积和内项积的意义。一个长方形,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分
,蓝色占其中的三份,此时,蓝色阴影部分面积和大长方形面积的比是3:4;同样的长方形,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红色占其中的六份,红色阴影部分面积和大长方形面积的比是6:8。红、蓝两色阴影部分面积都是大长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三,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组成比例3:4=6: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得到,外项积3×8=24,内项积4×6=24。此时,我们把两个长方形合二为一,就会发现,蓝色阴影部分可以用3×8=24来求,也就是外项积;而红色阴影部分面积可以用4×6=24来求,也就是内项积。【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学习
的结果,而忽视了原因。这一微课的插入,能帮助孩子们对知识的由来进入深度思考,并体会“数形结合”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猜想验证总结此部分填写课堂上孩子给出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