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五课 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2-人美版.doc,共(6)页,1.43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0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色彩静物画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认识色彩静物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力方面;了解色彩静物画需要对静物的色彩关系进行主观加工,才能形成既富有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情感方面: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和风格的关系,使学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品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
重点:色彩静物画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个性风格的大胆表现(分析和创作)三、教学方法观察、讲述、提问、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展示静物,提问:“同学们,看这些是什么”?生:水果、瓶子、布。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些物品摆放出一组静物吗?生:积极响应(动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师: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和搭配,这些物品变成一组组美丽的静物,今天就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好吗?生:好!师:板书——色彩静物画(二)、讲授新课师:在我们了解色彩静物画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色彩的基本知识!1、色彩的基本知识红、黄、蓝三三原原色色三间色三间色
复复色色橙、绿、紫一种间色与另一种间色相混得到的颜色什么是色彩三要素?什么是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彩的相貌。色彩的明亮程度明度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纯度色彩的对立与统一色彩的对立与统一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色调画面的总的色彩效果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纯度对比:因纯度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师:这些色彩基本知识对于色彩静物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哦!那么色彩静物画是怎么样表现的呢?生:讨
论,回答师:总结色彩静物画表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茶具、餐具、蔬菜、水果、插花、文具等,再搭配上精心选择的衬布,通过画家主观的摆放或对现实细心的捕捉,构成一幅画面,最终用色彩工具绘制成画面,从而表达画家对静物的喜爱,或抒发内心
情感。课件播放画家笔下的色彩静物画师: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画家下却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原因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的作品。a、静物(油画)塞尚(法国)深色的背景使前景的静物更加鲜明和突出,白色的衬布与奶罐又衬托出水果鲜明的
色彩。明度对比使静物呈现出相互衬托的节奏关系。b、静物(油画)莫兰迪(意大利)和谐的色彩关系和紧凑的构图,使画面中的静物构成一个整体,产生肃穆、宁静的美感。c、瓶中紫花(粉彩)潘玉良作者以明快的色调描绘出自己对瓶花的感受,画面中的紫花既占居主体位置又在色彩上
控制着整个画面的色调,背景和投影中隐约的紫色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而又含蓄。2、如何将静物变成静物画课件出示两张图片:鸡冠花(油画)和现实中的鸡冠花(照片)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两者有什么明显不同?生:讨论、回答师:总结:色彩静物画并不是对静物的客观照搬,而是通过作
者的体验和理解,运用造型、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表达对静物的感受,从而赋予静物画独特的面貌和艺术魅力3、色彩静物画的方法师: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用什么方法绘制完成的?生:讨论师:概括、总结(1)改画法:学生依据梵高所画的向日葵做改变色调的练习,大胆改变了色彩的冷暖对比(2)写生法:步
骤:第一步,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第二步,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第三步,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系完整地展现出来第四步,深入刻画细节,调整画面的色彩关系,完成作品(3)创意法:面对摆放的静物,根据
自己的感受创意色彩。4、色彩静物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构图:a、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均衡、节奏)b、构图的形式:几何构图法(三角形、梯形、多边形、圆形、倒三角(2)、色彩知识的运用:强烈的色相对比使画面充满了生
机,但要注意处理好色彩三要素的关系(3)、色调的处理:色彩静物画中的物品纷繁复杂,把握好整体色调才能使画面协调统一,形成整体的艺术感染力(4)、主观艺术处理:把自己对静物的美感倾注到作品中,表现主观的情绪是画色彩静物画时要掌握的重要能力。(5)工具材料的选择:画色彩静物画的材料非常丰富,例如
:水粉颜料、油画颜料、水彩颜料、色粉笔等。5、课堂练习参考摆放好的静物或静物图片,任选一种色彩静物画的方法,画一张色彩静物画(教师巡堂指导)6、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创作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心得(学生讨论)(
2)、总结、概括。六、板书设计色彩静物画色彩静物画的方法:(1)改画法(2)写生法(3)创意法色彩静物画的注意事项:(1)构图(2)色彩知识的运用(3)色调的处理(4)主观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