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人美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6.000 K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人美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7-人美版.doc,共(2)页,1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0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悟中国哲学思想,理解画家的创作心境。过程与方法: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自然风景中体会山川的美好和抒发个人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山水

画创作理念,学习山水画技法。难点:借助笔墨技巧,创造山水画的意境。三、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图片:中国山水画作品,提问:这种以独特的笔、墨、纸描绘大自然景色的绘画叫什么画?2、新课学习(一)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

交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从中体味画家的创作心路。作品: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

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以大自然为师,因此能够画出如此传神之作。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教

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都叫“山水画”。(2)观察方

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西画画风景要支起画架子,大都以焦点透视的方法对照景物如实描绘,包括光影、体积等。中国画则讲究“搜尽奇峰打抄稿”,把要画的东西目识心记,古人称为“腹稿”。在构图时,可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一段段记录不同景色,形成独幅或长卷,可以从山前记到山后,可将不同季节的景色描绘在同一画卷之中

,表现起来能够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常以三种构图(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创设画面。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境”。西画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

主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师述评:古代画家追求“外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潜心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其中人物的神情动态;“中得新源”即将画家心之所感,意之所得融会于画中。又强调“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家

作画,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就是头脑中已酝酿成熟了,才能达到如此传神境界。3、视频播放示范方法四、课堂总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6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