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4-人美版.docx,共(3)页,22.98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0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材分析《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的一课。本课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题材之一,内容主要是欣赏和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以及其与西方风景画之
区别。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山水画,让学生在山水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情与景的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
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如知道中国绘画的工具,中国绘画从技法上分为写意和工笔等,但认识还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是这不是本课的重点。中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普遍对自然景色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同样喜欢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作者的“情”与大自然的“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触景深情,“情”是一种美妙的东西。要让学生感受到“情”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艺术可以传情达意,可
以抒情,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山水画表现主要是以线为主的造型,其作画过程是很讲究用笔、用墨和用色技巧的。本节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
课堂上徒手作画示范,让学生学习山水画的画法。设计理念: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变化,绘画方法理论与技巧。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参与体验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兴趣。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对优秀山水画范例作品
的赏析,进行艺术形式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知识目标:逐步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正确理解重要的名词术语。能力目标:初步学习通过画面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山水画作品赏析和山水画的画法。难点:能通过山水画表现情感。教学场所:214教室教学准备教师:课本、备课本、
电脑课件、水墨工具材料。学生:课本,毛笔、墨汁、瓷碟(或调色盘)、清水、宣纸、报纸。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今天来学习,中国画三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的山水画。一、什么是中国山水画:山水画的概念是指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的四时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二、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1、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
的陪衬出现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人大于山,水不容泛。2.隋:独立成画科隋:展子千《游春图》《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3.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多元化发展
画种:南宋: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北宋:水墨山水名人:唐:王维唐:李思训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4.元明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山水画创作的最高成就.元代的代表性画家有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明代山水依不同区域聚集的画家形成流派:如以董其昌为
首的“松江画派”,以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为首的“吴门派“:以戴进、吴伟为首的“浙派”等。“四僧”指朱耷、石涛、弘仁、石溪四位高僧。不随人俯仰,不入流俗,重视人格的修炼和澄澈。“四王”指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属守旧一路。主要特点是,因循传统亦步亦趋,强调笔笔从古人中来“以酷似
古人为最高准则”。5.近现代山水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张大千(泼墨)黄宾虹(积墨)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吴冠中等三、中国山水画的分类表现手法上分:工笔、写意从画法风格上分:1.青绿山水(大、小)和金碧山水:为了夸张或者加强装饰味,山水画的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2.浅绛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3.水墨山水(没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的山水画四、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西汉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天道与人道,自
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状态。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然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那在山水画中体现为:画家把自然山水与自我人生际遇相互结合。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
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托物言志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的创造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山水画构图设色、人物点景等营造出的氛围。
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五、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1、工具材料不同2、观察、表现方法不同六、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学习一、临摹
(1)、要选好的范本好的范本的特征:笔墨好、清晰和简单明了易学的、画幅大小接近原作。(2)、要选用与范画对路的纸张。(3)、要熟悉章法布局和构成要素。(一).章法布局山有三远“远”是山水画意境的主要特点。(二).构成要素1.山石:石分三
面(皴法、墨法)皴法:解索皴、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乱柴皴、雨点皴、折带皴等。墨法:淡破浓,浓破淡2.树木:六君子、杂树3.云水:云海、山间雾气4.瀑布:水流气势5.点景:人物生活场景(亭台楼阁)二、明确绘画步骤:(教师示范,学生临摹)1.用
木炭条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2.修改定稿后,用淡墨勾线,然后掸掉木炭稿。再对照范画按墨线的浓淡粗细勾线。山水画中的树皮和石纹用皴笔表现。3.然后再结合擦、点、染等方法来逐步完成。皴:山水画中的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擦:质感。点:包括树叶点子和苔点。点有:圆、长、横、介字、个子
等。墨点要有浓淡干湿聚散等变化。染:指染墨。注意宁浅勿深4、设色完成三、游历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阅历是山水创作的基础!七、本课小结水墨作为画家直抒胸臆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道的本体语言,玄化无言、其妙无极,(就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随类赋彩、高度概括,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