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PPT课件2-人美版.ppt,共(25)页,11.43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1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人民美术出版社绘画第二课初学者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外出写生的时候,面对名山大川往往无从下笔。那么,相比山峦的宏大,树的形态比较独立明确,入手更方便。学画山水当从画树入手,是历代山水画家的基本共识。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
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打一植物)谜底:松树回想下,生活中我们在哪里看见过松树?骑游珠海,寻访世界最大水松林通过古今文人对松树作的诗句,了解松树的生性、形状、特征。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霜
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仰看松梢数松子,不妨更与数松针。——杨万里《晚宿小罗田四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活动:学生讨论
,用几个词概括松树的特征。常青挺拔松针松鳞枝干多且曲折干枯外皮呈鳞状轮状分枝节间长针叶细长成束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松树所具有的挺拔、孤傲、高洁、常青等自然禀赋有拟人化的含义。松树的频繁入画,可以看作是中国山水画象征意义的一个重要表征。古今南北,画家们
笔下的松树。(代表作品图片)岁寒三友图南宋马远(1140~1225)松石萱草图清八大山人(1626~1705)山居图林风眠(1900-1991)杜甫诗意图陆俨少(1909-1993)松瀑图关山月(1912-2000)高松吴
冠中(1919-2010)除了文人的清高志趣之外,松树还有另外一面,即民间的世俗隐喻。活动提问:松树有什么寓意?将中国画的这种思想取向与西方风景画的欣赏趣味相比较,就很容易体会其中的中国特色。以自然的象征悦人以自然的本身感人间接的直接的精
神的物质的感性的理性的中国画风景画松寿图刘力上(1916)两者之间没有高下,只是说这种差异是明显的客观存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以及笔墨、构图呈现出各异的形态,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画笔墨演变的过程。画松的笔墨方法举要(一)松针(苍茫、有力、遒
劲)局部松针出枝法松针的几种形态及画法(二)松干(三)松枝平生横出式四面出枝式(四)树皮(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呈鳞状的纹理组成的)(五)树根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完成一幅写意松树。要求:构图完整,画面丰富。展示作品
,点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没有展示作品的小组进行点评。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并了解松树的基本的画法,掌握了几种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同学们也绘制了一幅小品,下课后以松树为题材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充分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到
之处,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延伸<老松与幼松的画法>老松生长年代久远,显著的特点是“皮毛苍鳞,枝枯叶少”,风貌高古,常常采用积墨的画法。幼松枝干近于直立,树枝极少呈盘回之势。画山水,老松与幼松同置并写,更能生动地体现出自然界老幼相续而生机昂然的意趣。<松树的各种造型姿态>松树的种
类繁多,其造型姿态特别丰富,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形态也不尽相同,有的雄健壮观,气势磅礴,有的高古清雅,优美多姿。初学者应当多到大自然中观摩写生,以便收集更多造型资料,了解松树的特有气质和生长规律。立式:画立式
之松要有挺拔之感,但要注意左右枝叶布局不能平均,否则有呆板之感。卧式:卧松有舒展之美,枝干的伸展也要有主次,有趋势。悬崖倒挂式:高高的峭壁上悬挂着一古松,苍劲俊挺,松姿美妙无比,历尽风雨寒暑仍繁荣葱郁,充满活力。<外出写生>应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枝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
,再加细枝。画出的枝要有前后左右的空间感,做到穿插自然用笔挺拔,切忌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利用空白处来表现前后感。每一个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也不能把尾
部画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