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力的存在》(第一课时)教案 (9).doc,共(3)页,4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3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力的存在》嘉兴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姚峰创设问题空间预计设计目标板块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效果;2、让学生概括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力的相互性;4、
学会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探究实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理解力的含义和力的相互性的应用;2、通过问题小组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合作和愉快的气氛
中领悟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师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和动手能力;3、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同一小组或问题
小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互相配合,融洽相处,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5、在学习过程中,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在火箭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本节重点内容学习力的存在,力的作
用效果以及力的相互性,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何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活动设计以及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将有关内容研究,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本节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作好书本上的几个演示实验,并允
许学生在演示实验观察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并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来完成相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逻辑思维,判断和动手能力不够成熟,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给予必要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应作为平等参与者的重要
一份,用问题导学法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作为教改的目的,是使学生如何掌握好相关的知识,而作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本节课尝试学导方式的转变,在教室完成一节新理念的课程,是一种新的尝试;1、
情景问题化;2、实验探究化;3、新课程改革要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4、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研究者、实施者;5、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2情景板块情景一:矿泉水瓶壁怎么了?情景二:轻按玻璃瓶,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三:用手轻拍气球,你看到了
什么?情景四:让两位同学两手对应,用力一推,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五:气球火箭实验,你学到了什么?问题包11、什么是力?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问题包21、什么是力的相互性?2、力的相互性有什么应用?3、火箭是怎么升空的?学生带
着问题进入课堂师生互动板块学生交流板块1、学生观察老师安排的实验或活动,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的结论;2、学生以问题小组为单位来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同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问题包1)3、学生以问题小组为单位动手来体验如何才能实现书本
上的气球实验,同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问题包2)4、当同一小组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传递(问题包1、问题包2)1、体现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和研究性;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人文关爱;3、培养
求实的科学态度;师生互动板块1、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实验引导好学生,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思考解决问题(问题包1)2、教师借助设计的活动内容,指导学生作好探究实验,作好相应的思考,最终解决问题(问题包2)通过设计的几个动手实验和相应的活动,进行“快乐”教学模
式的创设,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学到自己渴望掌握的知识,真正体现教育为生的教学本位思想;1、对学生而言,结果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得到结果才是学习的目标;努力使自己成为问题的研究者;2、教师努力创设人性化空间(师生平等、民主,互
相帮助,达到双赢的结果)3应用反思板块应用作业布置:1、《作业本》第二节(1);2、课题研究:(以问题小组为单位研究,将研究结果上交问题站)①力的大小用什么单位来计量?②力的大小通过什么工具来测定?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评价反思学生方面:1、学生是否体现出主动性、主体型和研究性;2、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较强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和人文关爱;4、是否体现出问题空间研究能力;教师方
面:1、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贯彻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只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出结果的获得不是目的,而是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问题的研究者;3、既注重问题内容(问题内容、问题序列化、问题进展过程)又注重人性化空间(师生平等、民主,互相帮助,达到双赢的结果);4、是否表
现出较强的问题化过程研究能力;理论支持:行动研究、新课程标准、近代教育理论;教学佚事:主体反思:计划实施总结:实验效果:个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