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五年级下册《绚丽的烟花》教案.doc,共(2)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29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信息技术备课的优缺点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日趋广泛,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也在发生着变革。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共享性功能日益增强,资源的获取和检索变得越来越方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
传统的备课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中,“电子备课”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了很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点和突破口。首先,电子备课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的效率。凡是做教师时间长一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既要上课
,又要在学校要挑担子,平时留给自己对教学中相关内容思考的时间真的不多。只是像被支无形的鞭子赶着似的年复一年照抄同样的备课,作为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至于备课内容是不是符合自己上课的思路,是不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不是还可以渗透一些新的
教学方法,几乎没有时间去细想。同事之间即便是教同年级同一个内容也很少有太多的交流。因为繁重的备课任务以及许许多多的琐碎事情,已经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使他们无暇对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别谈去做有价值的研究。这样的备课方式如何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反观电子备课,则可以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计算机特有的保存和修改功能,使老师从上述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设计一年比一年完善,而且教师还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到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做上课的准备上来。其次,电子备课的共享性,可
以提高备课的质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特有的资源共享性和信息的搜集功能,使得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发现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方案,这些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原形。因为这些信息,也都是
各校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执笔写成的,应该说也是比较有价值的。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所获得的一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出恰如其分的修改。这样的备课方式其实就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样的,虽
说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有时也许需要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讲授法。因此,实际上上述的备课方式反而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提
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这更有利于培养出科研型的教师,也更利于提高备课的质量。第三、电子备课的合作性,促进了教研风气的形成。现在在各所学校展开的电子备课方式,基本上都是由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备课。有的学校要求每位
教师都拿出一套完整的教案,然后进行交流评价;有的学校则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位教师只须精心准备其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其余的则可以借鉴其他老师的,在此基础上稍做修改。我们姑且不论何种方式更为优越,至少每个参与电子备课的教师,在他们把精心准备的备课内容发出以后,备课内容就由“私藏品”变
成“公有品”。如果你的电子教案写得出色,别人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优点。如果有缺陷,那么全校或者全学区的同行,会轻易地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可以就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改。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师的工作
模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大家完全可以破除“同行是冤家”的旧思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互的交流,能让我们清晰地发现自己身上的盲点,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电子备课的合作性,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研工作的开展,促使教师们多出
精品。在教研工作中,也可以紧贴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彼此扬长避短。这样无形中提高了每位教师的水平,促进了教研风气的形成。当然,电子备课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一,“复制”再“粘贴”成了习惯,没有仔细阅读文本,没有考虑班级实际,就轻松地备完了课;教材也不用
钻研了,现成的,甚至名师的都有,措手可及;教师间的分工合作更让老师们省心不少,没轮到我备课,要上哪一课,怎么上,一头雾水。慢慢地会养成教师的惰性。其二,年龄大的教师,由于不熟练计算机技术,在操作上有困难,他们有为难情绪。第三,新的备课方式,给管理者的检查、督
促、评价也带来新的困扰。许多学校领导检查后只能给出个“满堂红”的结果,评价失去了意义,也没有任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