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共(4)页,20.09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4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对分数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质疑和验证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对分数已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关于分数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
学习本课时,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是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所以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准确表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一、回顾引入1、(出示长方形)这是几个长方形?如果一个长方形是1,下面给出的长方形完全相同,又分别是几?依次出示2个、5个,(2,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明确:有几个1就是几。2、这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又该用哪个
数来表示呢?(出示二分之一个)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这句话好耳熟啊,说的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引出“分数”并板书)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些什么?(相机复习分数的旧知,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3、(出示五分之三个长方形)这幅图的阴影部分用哪个数来
表示?为什么前面的图都用整数来表示,后面两个要用分数?明确:在测量、分物或是计算时,如果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过渡:同学们旧知掌握牢固,思维又灵活,老师想邀请你们去参加智慧小学的艺术节活动,有兴趣吗?二、探究新知(一)情境激疑1、教师谈话,创设情境:四(1)班的同学们
课外分起了材料,准备制作手工艺品到学校参赛呢!(课件出示P63例1情境图中的分橡皮泥图)2、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你从图上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会思考的同学一定能提不少问题,分享给大家好吗?3、提炼问题,引入探究: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二年级就会解决,何不请出你的老朋友——分数?提几个跟
分数有关的问题吧!提炼出教材63面的关键问题,课件出示。4、发动探究,渗透方法: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帮助我们思考?(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以形助数)请同学们在学具单1上分一分涂一涂。(二)合作探索1、表示橡皮泥的四分之一。学生在学具单上分一分,涂一涂,表
示一块橡皮泥和四块橡皮泥的四分之一,思考问题并填空。(学具单的设计参照63面下面的分析框,附后)指几名展示学具单,并说自己的思路,在思维碰撞中明确分的方法和各个分数的得出过程。比较一块橡皮泥的四分之一和四块橡皮泥的四分之一,明确“一个物体”和“一个
整体”的区别。2、表示卡纸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出示主题图,明确图中与学生们分纸相关的分数问题。在学具单上分一分和涂一涂,思考教材64面上面的问题并填空,强化对“一个整体”的认识。汇报展示,通过辨析是“二分之一”而不是“四分之二
”,进一步明确分数中分母与分子的内涵。对比两幅分纸图,明确:同样的数量,在不同的整体中反占的几分之几不相同。3、四幅图对比,抽象分数的意义。(1)经过上面的分一分涂一涂,你对分数的认识加深了吗?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确:把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板书“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
份就是几分之几。(2)引导: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1),例如……(师举例,启发学生举例)你觉得1神不神?所以数学上给它加上了双引号(板书引号)。因为“有几个1就是几”
,这样的整体1就像一个计量的单位,数学上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板书“单位”)。回顾其中两幅图,各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怎样得到各个分数的?补充认识四分之三、三分之二。(课件演示)(3)结合以上图例,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分数的意义:你认为什么是分数?4
、认识分数单位。请你猜一猜什么是“分数单位”?师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结合图例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课件演示)三、练习提升1、即时练习:看图填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分数单位。P65T12、理解生活中的分数。“长江干流约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句话里的分数含义
你明白吗?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3、数学语境中填分数。P66T3第1小题要求说思路:怎样想到七分之二这个分数的?你还能说出这样的例子吗?4、提高练习。P67T11四、总结拓展这节课你觉得有意思吗?在有趣的探索
中,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吗?老师最后送你一句数学名言——数学家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结合这节课所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难怪有位数学名师说:“分数,先平均分,然后数。”同学们,愿你在分数的陪伴下,品味出更多的数学奥妙!(附学具单设计)学具单1(
1块橡皮泥图)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4块橡皮泥图)把4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学具单2(4张纸图)把4张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6张纸图)把6张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