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下册《信息窗二(角的度量)》教学实录.doc,共(10)页,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1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角的度量》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
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探索与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大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的半圆工具、大量角器。2.小组材料袋(里面装有小活动角、10°小角、量角器、三角板、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导入1.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看一段科普
短片。(播放课件)2.教师小结:原来,神奇的四季,奇妙的自然变化都与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有关。怎样能知道角的大小?角度的大小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贴:角的度量)【设计意图:课
前用一段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科普片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1度的角做了铺垫。】二、自主合作,互动探究(一)角的大小比较1.看这里(指黑板)∠1和∠2,判断一下谁大谁小?生1:我觉得他们一样大。师:有不同的意见吗?生2:我觉得∠1大。师:还有想说的吗?生3:我猜∠2大。2.意见
不统一。看来靠眼睛比较不行,你能想个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生1:可以用活动角来比。2师:嗯,是个好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生2:用三角板也能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3.这些建议都不错,小组的材料袋里就有你们提到的三角板、活动
角,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小相同的小角和练习卡一,请各小组按照提示,想办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验证刚才的猜测。(小组活动,师巡视)4.各小组交流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第一个上来演示你们的验证方法?师:你们组来。你们可以一个操作,一个给同学们介
绍,看看你们俩分工合作得怎么样?同学们,让我们擦亮眼睛仔细看,竖起耳朵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生:我们组选择的材料是活动角,我们觉得操作时,要把活动角的两条边和∠1的两条边对齐,这个大小就是∠1的大小
。再用这个大小的角去和∠2比,就得出了∠2比∠1大。师:看,他们是用活动角来比较得出了∠2比∠1大,这个组的两个小代表合作怎么样?真不错,请回,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方法吗?生:我们组选择的材料是三角板,我们发现∠1和三角板的这个角一样大,然后用三角板
的这个角去和∠2比,发现∠2比这个角大,所以∠2比∠1大。师:看,他说得多明白,哪个组还有不一样的办法?生:摆的时候,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要和∠1和∠2的顶点重合。师:你是说这些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这两个角(指∠1和∠2)的顶点重合,是吧?你也可以补充。生:边要和边重合。师:你
的意思是说,我们摆第一个小角的时候,它的起始边要和∠1和∠2的一条边重合。那看出这两个角谁大了吗?生:∠2大。师:你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里面正好有3个小角,∠2里面正好有4个小角,∠2比∠1多了一个小角,所以∠2大。师:真好!同学们,三个组的方
法都很巧妙,都得出∠2比∠1大,用三角板和3活动角能快速得出结论,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操作起来虽然不如三角板和活动角快速,但用小角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发现……生:∠2比∠1大了一个小角。师:这样就比得更加——生:精确了。教师追问:这
三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大小,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点?为什么?小结:用小角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知道大一个小角,比得更精确。【设计意图:角的大小比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并且使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用小角
测量角的优越性,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设置障碍,巧妙设疑1.既然用小角有优势,那我们都用小角试一试。练习二上两个角,请大家用小角测量它们的大小。2.学生活动,教师捕捉资源。同学们请坐好,老师发现大家
都已经顺利完成了∠1的测量,我们先来看看老师随机收集的大家的测量结果。(换展台)(出示∠1:∠1里面有(4)个小角。)师:大家都是量得这个结果吗?好的,我们再来看∠2。师:在测量∠2时,大家似乎都遇到了麻烦,谁来说一说你的困难?生:测量∠2要用到
的小角太多了,这些小角摆来摆去总摆不好。师:大家也是这样吗?看来这些小角都不太听话,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它们变得乖一点?生1:把小角拼起来。生2:把这些小角粘在一起。师:好主意!我把这些小角拼起来。看,拼成
了一个什么图形?(出示提前拼好的半圆学具。)生:半圆形。师:仔细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小角?你来数。4生:18个。【设计意图:故意设置障碍,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角2太大,所需要的小角太多,操作起来不方便,然后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这种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
的量角器。】(三)思维碰撞,产生细分角的必要1.现在让我们用这个半圆学具再来测量一下∠2。∠2里面有()个小角呢?你来量(换展台)生:17个。师:大家有意见吗?生2:是17个小角多一点点。师:是17个,还
是17个多一点点,数数看。(师指,集体数。)师:看,的确是17个多一点。那么,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是多少,同学们知道吗?生:不知道。师:如果要知道多出来的一点点是多少怎么办?和同桌商量一下。(讨论)师:有结果了吗?生1:把小角再分一分。生2:把小角分
得更细一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小角过大度量不准确的缺点,引导学生优化量角工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分角的必要。】(四)认识1°的角、几度的角和内圈、外圈刻度。1.认识1°的角是啊,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课件),
变成10个小小角。想一想,一个小角被平均分成10份,整个半圆的18个小角一共被分成了多少份呢?生:180个。师:真厉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8×10=180。还记得课前我们看的那段科普短片吗?(课件)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太阳旋转的轨道是一个圆形,但那时天文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认为旋转一
圈的5时间不是365天,而是360天,所以人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那么,半个圆就是180份。数学中规定,这样一个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o”表示,1度记作1°。(板书)师:我们一起来写1°,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
写。师:这个角是1°,这个角呢?这个角还是1°。整个半圆工具上有多少个1°角?生:180个。看,按照你们的建议,我们把每个小角分得更小,可是大家觉得现在这个半圆工具怎么样?生:密密麻麻的。为了让它更加简约和美观,我们把它简
化一下(课件),现在清楚多了吧!【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与课前导入环节相呼应,让学生感悟1度的角的由来。】2.认识几度的角(1)认识10°的角。师:知道这个角几度吗?(点课件)生:10°师:这个角呢?生:10°小结:10°是半圆上一个大格的大小,也是你们桌
上每一个小角的大小,现在你知道黑板上∠2到底比∠1大多少了吗?(大10°)(2)认识5°的角。师:这个角多少度?生:5°5°是半圆上半个大格的大小。(3)认识更大的角。师:再看这个角,多少度?(屏幕显示)生:35度。师:我们从哪边数起?(一
生上台指课件)你能把数的方向来比划一下?(生6比划)师:这样比划对吗?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师示范,生学习)师:再来看一个角,从哪边数起?(生指)怎么数?我们也一起用手势来比划着数一数。(生比划)几度呢?(师生一起数:122°)师:好的,都会数了,现
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2,看看它到底有多大,好不好?一起来看。师:从哪边数起?(生指)从这里到这里是几度?(10°)数到这里呢?(20°)继续30o、40o……一直数到170o、171o、172o、173o、174o
、175o。师:175°就是这个角精确的度数。3.认识内圈刻度、外圈刻度。师:同学们,每一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知道它的度数,觉得麻烦吗?生:麻烦。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读出角的度数呢?标上数字。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办法怎样?(好)聪明的孩子,掌声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给它标上刻度。师:刚才我们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指)开始数起的地方就标上0°,这里标几度?(10°)接下来标几?……一直标到180°为止。师:现在你能一眼就读出这个角几度了吗?(显示50°的角,生:
50°)师:多快!这个角呢?(反向显示30°角)生1:150°生2:30°师:大家认为是150°还是30°呢?生3:30°师:说说你的是怎么知道的?生3:这个角不该从右边数。师:为什么?生3:因为角的一条边在左边。师:我们该从哪数?
(生上台数)同学们明白了吗?师:同学们,这个30°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7生:不能。师:如果也能一下子就读出来多好,怎么办?生:再标上一圈刻度。师:你们认为呢?这回我们从哪里开始标起?(左面)(课件再标刻度)【设计意图:设计了
读角的度数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方便”,从而引出内圈刻度,再由内圈刻度读数仍然还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过程,其实是逐步完善量角器的过程,更使深刻体会量角器原理的过程。有了对量角器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学生量角方法的掌握。】(
五)认识量角器。师:同学们,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屏幕上展现的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板书:量角器)在这个量角器上中心的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中心点”,这一圈刻度就叫做“内圈刻度”。(点击课件)师:找一找,内圈的0度在哪里?(生上台
指)师: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内圈零度刻度线。外圈的0度在哪里呢?(生上台指)师: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外圈零度刻度线。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统称为零刻度线。(课件显示)师:我们的祖先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创造出来量角器,咱们班同学太了不起,今天在这节课上就完成了这个创造发明!来,把
掌声送给自己!师:想看一看、摸一摸我们发明的这个量角器吗?打开2号学具袋,每人一个量角器,同桌两个人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量角器各个部分的名称。(生活动)师:同学们请坐好,(出示一个大量角器),老师这有一个大的量角器,它的中心点在哪里?你来指。内圈刻度在哪?你指
,外圈刻度呢,你来。它的内圈0刻度线在哪?外圈0刻度线在哪?我们把内圈0刻度线和外圈0刻度线统称为——0刻度线。(六)练习量角,明确量角的方法要点。1.练习读角的度数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几个角。(课件)8师:这个角几度?(生:30°)师:真厉害!一下子就读出来了
,说说看你是怎么读的?生指:我先找到内圈0刻度线,然后我看角的另一条边和30度刻度线重合,所以这个角是30度。师:你为什么去找内圈0刻度线呢?生:我看这个角的一条边和内圈的0刻度线重合。师:对,角的边和哪一圈的0刻度线重合,我们就读哪一圈刻度,那这个角呢?生:110°
师:你是怎么读的?生指:我看这个角的一条边和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所以我先找到外圈0刻度线,然后我看角的另一条边和110度刻度线重合,所以这个角是110度。师:这个角几度?(出示方向没放正的一个角)生:45°师:读哪圈刻度?为什么?生:读内圈刻度,因为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师:很好,(出
示方向没放正的一个角)这个角几度?读哪圈刻度?生:60°,读外圈刻度。师:为什么读外圈刻度?生: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所以读外圈刻度。师:老师还真是难不倒大家,会读角了,你能总结一下我们该怎样读角吗?生:看角的一条边和哪一圈的0刻度线重合就去找
哪一圈刻度,然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和多少度刻度线重合,所以这个角是多少度。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准确地读出角的度数,而且总结出读数的好方法。2.学习量角的方法。(出示一错角)你能读出这个角几度吗?生:读不出来。师:为什么读不出来?生:因为顶点没有和顶点重合。师:也就是说这个量角器
他摆的不对,是这样吗?那么用量角器应该怎样来量角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议论议论,商量一下。(生交流。)9师:好了,谁来告诉我怎么办?生:顶点和顶点对齐。师:哦,你的意思是说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是这样吗?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点重合)就按你们说的办,(把课件角改成顶点重合)能读出它的大小吗?生:不能。师:还要怎么办?生:还要对齐一条边。师:你的意思是说,角的一条边要和零刻度线重合,我也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线重合)看,(课件角改正)现在你能读了吧。最后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
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读哪一圈刻度?生:内圈刻度。师:把它读出来。生:50度。师:那最后一步如果我们也用三个字来概括,你想怎么说?生:读刻度(师板书:读刻度)3.回顾量角的方法。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量角的方法。(课件)师: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第一步,先让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也就是点重合。第二步,让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也就是边重合。最后一步,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准多少度就读多少度,也就是读刻度。大家也可以把这三步记作:两重合,一读数。4.尝试量角:师:会量角了吗?考考你,请你用量角器量出练习3上三个角的大小。(生活动。)师: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老师随机
收集的几个同学的测量结果。(展台)第一个角多少度?(120度,同意吗?)(师打对勾)第二个呢?(生:40度。)5.看来同学们会读角,也会量角了,再看看你的推测能力。瞧,这是小明测量的一个角,角的一条边对准刻度这里,我们看不到角的另一条边,这个角可能是
多少度?预设:80度、100度10究竟多少度,我们来揭晓答案。这个大角里包含了60个1度的角,所以是60度,当然,实际测量时,我们还可以灵活转动量角器。【设计意图:此环节先让学生读角的度数,再通过一个错角解决了
怎样量角,水到渠成。最后一个角更是出乎学生意料,学生猜测度数的过程就是再一次强化乳化读数的过程,而不一样量角方法的出现,一是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二是体现了量角的原理:看这个大角里有多少个1度的小角,这个
角就是多少度。】三、交流收获,课后拓展同学们,今天在角的世界里,你有了哪些收获?生:我会用量角器量角了。师: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也就是两重合,一读数。师:同学们都会量角了吗?生:我还认识了量角器。师:今天的这堂数学课,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想为每位同学的精彩表现喝彩,最后,请大家欣赏一小段有关量角器的资料(播放课件)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和量角器交上朋友,运用它的揭开更多的学习上、生活中的奥秘。直尺、三角板、圆规和我们今天认识的量角器被称为我国的“几何四宝”,课后,
请同学们量一量三角板中三个角的度数,研究一下三角板中又藏着哪些秘密。【设计意图:课尾让学生欣赏“量角器”的资料及角的度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度°1°点重合线重合读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