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学习指南(定稿;集体教研).doc,共(2)页,42.0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8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孔乙己》学习指南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3、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助学链接】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课前预习】1.注音或写字:附和.()荤.()菜咸hēng()羼.()水蘸.()阔chuò()踱.()进涨.()红绽.()出哄.()笑间.()或着.()了慌打折.()腿门kǎ
n()tuí()唐chuò()号不屑.()置biàn()纸张笔yàn()君子gù()穷2.完成下列孔乙己信息表,并对人物进行评价。最大的爱好人物评价最大的缺点最大的语言特点最爱的东西最大的优点最有特色的动作最辛酸的遭遇3.别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什么?请找出文中
有关的语句加以体会。(从文中勾画)【课堂探究】(一)阅读第四小节,思考:⑴划出酒客的语言,分角色朗读⑵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⑶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⑷第三句话中,特意强调了哪个词?为什么?⑸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要分三次说?(二)阅读
第十一小节,思考:⑴老板与酒客的态度是一样的吗?⑵“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⑶你觉得孔乙己的结局会如何?(三)结合课文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课后作业】孔乙己的人生是悲苦的,所处的社会是冷漠的,封建科举制度是罪恶的
。这一切,在小说中表现得那么突出、强烈、典型,是与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找出运用对比的地方,体会对表现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