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五) 第一部分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3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476.500 KB
  • 2022-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五) 第一部分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五) 第一部分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生物优生辅导专题强化训练:(十五) 第一部分 Word版含答案.doc,共(5)页,47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6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实验综合考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山西省太原市模拟试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显微镜操作顺序为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B.图2中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蛋白质的特定功能并未发

生改变C.图3中M的颜色变化和N的空间大小变化都与L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图4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

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图l操作应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选项A错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蛋白质的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选项B错误。图3中M(液泡)的颜色变

化和N(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的空间大小变化都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而L(细胞壁)具有全透性,选项C错误。图4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选项D正确。答案:D2.(2016·海南省七联联

考)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选项药剂作用结果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溶液由蓝→绿→黄B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C健那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

NA的分布细胞核被染成绿色D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健那绿是用于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染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

色;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二者反应使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答案:C3.(2016·辽宁省大连市测试)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低倍镜下观察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

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D.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解析: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A正确;由于观察减数分裂装片时要换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所以应将视野适当调亮,与观察材料较少无关,B错误;高倍镜镜头较长,换用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C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结构时,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D正确。答案:B4.(2016·辽宁

省大连市考试)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试管中出现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麦芽糖B.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过氧化氢酶C.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D.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

更好的观察效果,应缩小光圈换凹面反光镜解析: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试管中出现砖红色,只能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不能说明该还原糖是麦芽糖,A错误;试管中生成的气体能助燃,说明该气

体是氧气,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的最佳时期,C错误;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

好的观察效果,应将视野调暗,即缩小光圈并换平面反光镜,D错误。答案:B5.(2016·高考命题原创卷)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过程中,滴加染液后都需要洗去浮色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实验材

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都可用于检测酒精的产生D.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和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都必须进行随机取样解析: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实验过程中,滴加染液后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过程中

,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不需要洗去浮色,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所用实验材料始终处于生活状态,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实验材料进行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B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

,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酒精的产生,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的产生情况,C错误。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和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都必须进行随机取样,D正确。答案:D6.(2016·高考命题原创卷)下列关于高中

生物实验中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质)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B.秋水仙素可通过抑制着丝点断裂诱导形成多倍体植株C.鉴定细胞中两种核酸分布时常用酒精处理材料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D.可用二氧化硅提取绿叶中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各种色素解析: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

可对细胞中染色体(质)进行染色,A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诱导形成多倍体,B错误;鉴定细胞中DNA与RNA分布实验中需用盐酸处理细胞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错误;提取绿叶中色素需用无水乙醇,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D错误。答案:A7.(2016·高考名校

优化卷)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取低温处理后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到联会现象B.在酸性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差异D.蛋白质鉴定时,应

将双缩脲试剂A液、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联会现象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A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不能用于检测酒精,B错误。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利用了纸层析法,原

理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差异,C正确。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蛋白质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向蛋白质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D错误。答案:C8.(2016·天星教育大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或

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根据是否产生CO2判断B.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农田中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某一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D.要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学校内对学生随机抽样

调查解析:选项A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选项B正确,可用样方法调查农田中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选项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已死亡,不可能观察到某一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选项D错

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答案:B9.(2016·甘肃省诊断试题)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组别①②③④⑤酶淀粉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

酶淀粉酶反应物蔗糖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A.②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①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

下①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蛋白酶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但

不能用来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B错误;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用斐林试剂可以判断淀粉和蔗糖是否水解,C正确;麦芽糖是还原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答案:C10.(2016·高考

名校优化卷)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分离色素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

现象解析: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与蔗糖遇碘液均不发生颜色反应,因此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错误;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蒸馏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B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中,用层析液分离色素,C错误;低温抑制的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1.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组别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目的A杨树根

的永久装片——高倍镜的使用B新鲜的菠菜叶片无水乙醇(丙观察叶绿酮)、SiO2、层析液体中的色素C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斐林试剂观察特定颜色D洋葱根尖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其

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色素带c是________,呈现为________色。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_

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解析:(1)视野最暗的是放大倍数最高的,D图细胞放大倍数最高。(2)提取叶绿体色素时还需加入CaCO3,可以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

坏;滤纸条上色素带c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3)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正常人尿液中没有还原糖,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即蓝色。(4)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四个图的先后顺序,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处于后期,

C处于末期,D处于中期。答案:(1)D(2)CaCO3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叶绿素a蓝绿(3)砖红色蓝色(4)正方ADBC12.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

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步骤: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h。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_______浓度的

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________。(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①若________

________,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②③„„„„„„„略(3)实验分析: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每组胚芽鞘要10条,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

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和IAA溶液,其他都为无关变量,所以在第2步中,选取处理过的胚芽

鞘,每10条为一组应分别放入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第3步应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便于比较两组的差异。(2)该实验可能有三种实验现象,即①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②甲组胚芽鞘的平均

长度小于乙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小于IAA;③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与乙组的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和IAA相同。(3)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将切段浸泡在蒸馏

水中的目的是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②每一组要10条是为了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少误差。③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所以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会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

鞘的平均长度相同。答案:(1)相同且适宜平均值(2)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3)①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②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③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有

关,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