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公开课).doc,共(4)页,1.209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64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语文“三阶八步”教案(教师授课版)《消息二则》第1页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重点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多角度、多层面描写人物的外貌,以及突出
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4.揣摩生动精彩的语言,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导学案、课件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猜一猜他是谁。(屏显)他,出生在俄国,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
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的农民那样去生活。他的这些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
了家庭危机。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定时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列宁曾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曾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而是说给
这个世界,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
的思想。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
敬意”。同学们,他是谁?——是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课堂活动设计学案及答案预学展示【资料检索】1.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____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鲁迅说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赞美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马克·吐温评价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2.作者与背景茨威格(1881—1942),奥地
利(国籍)作家、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象棋的故事》,本文选自他的传记《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
年诞辰。他怀八年级语文“三阶八步”教案(教师授课版)《消息二则》第2页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语言积累】3.先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再将列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长髯(rán)可憎(zēng)粗糙(cāo)正襟(jīn)危坐黝(yǒu)黑酒肆(sì)脸颊(jiá)锃(zèng)亮粗liè(劣)zhì(滞)留qiïng(穹)顶器宇xu
ān’áng(轩昂)一liǔ(绺)平yōng(庸)yúdùn(愚钝)藏污纳gîu(垢)蒙mèi(昧)qíqú(崎岖)胆qiè(怯)诚huáng(惶)诚恐4.先查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再选出使用不正确的一项(C)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
.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B.这座身材高挑而轻盈、外部结构简洁而新颖的超高建筑耸立在香港中环的密集群楼之中,如鹤立鸡群....。(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C.听说离家十多年
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语中的、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
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内容感知】5.文中主要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前一部分(1-5段)着重刻画托尔斯泰A粗劣的长相,后一部分(6-9段)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B__犀利___的目光(眼睛)。找一找,横线
A、B处还可以填哪些词?列举在下面。A处:_粗鄙、平淡无奇、丑陋可憎、不讨人喜欢、令人失望等B处:入木三分、穿透心灵、神秘莫测、有魔力有磁性等【疑难提出】6.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课堂研讨【文本品析】1.阅读第1-5段,试品析作者是借助哪些方法来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的?请先批注在书上,再摘出两例运用了不同方法的句子,并写出简要赏析。例一:(摘抄使用比喻、夸张修辞的句子,例句略)赏析:(略)例二: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非凡器宇(第3段第1句)
八年级语文“三阶八步”教案(教师授课版)《消息二则》第3页赏析:运用对比的手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非凡器宇反衬托尔斯泰的脸孔平淡无奇。例三: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赏析:侧面描写。通过来访者的失望来突出托尔斯泰的长相普通。2.读下面
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各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描写,突出作为作家的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作为一个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突出了
他眼睛观察的敏锐性和丰富性。(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的特点,同时他
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3.课文前后两部分所使用的词语的感情色彩都有较大差异,这种写法叫什么?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这样写可以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记者强烈的震撼。同时更反衬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问题探究】4.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
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学以致用【类文阅读】参考答案1.①他坚持相对论,坚守正义,坚持反战立场,使他被周围的同事和自己的祖国抛弃;②他深邃、睿智的思想远远
超越同时代的人,使他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③他对工作的狂热与痴迷,使得他与世俗格格不入。2.画线句列举了人物身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怪癖,这些细节描写,更贴近真实的、自然的爱因斯坦,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这些描写生动有趣,使人物的个性
更突出、更鲜明,表现出爱因斯组沉迷于工作、不屑于传统习俗、孤独不被理解的个性,增强了传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温暖:①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②成就贡献得到了世人的理解:③爱国的民族情结。(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痛苦:①被自己的祖国
抛弃;②科学成就不能得到理解;③科学成果被利用,给人类造成了灾难;④至死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片段仿写】请你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眼睛,注意突出特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八年级语文“三阶八步”教案(教师授课版)《消息二则》第4页力求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不少于150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