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 扌部》教学设计4.docx,共(4)页,4.6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9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扌”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书法艺术经历了5000年的岁月沧桑,在他形象多变的字体中,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汉字是天下最美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片。
玄秘塔碑,公元841年立,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碑石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充分表现了“柳体”严谨遒劲的特色,笔法讲究,起笔,转折和收笔均顿挫清晰,字的棱角分明,受到学书者的推崇。他的字匀衡瘦硬,有魏碑斩钉截铁之势,又比颜体稍均匀瘦硬。我们把其中的“
扶”字放大观察,可以看到柳体用笔多用方笔,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常用折笔折出棱角,而呈方的形状,以显骨力,使笔力更加挺拔。刚才我们了解了柳体的“扶”字,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欧体“扶”字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扶字,接
着再出示拒、推、撰,观察这几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师生总结;都是左右结构,都有“扌”部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扌”部。(板书—6课“扌”部)二、新授(一)讲解“扌”部1.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扌”部的书写有哪些特点?(课件)按笔顺出示“扌”部的笔顺,短
横,竖钩,提。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特点。学生:欣赏讨论并回答:。整体要瘦长,横要短,横、提右侧出头小。教师小结,“扌”部特点:(1).第一笔短横在书写时稍向右上斜,且出头小,左半部分长,右半部分短。(2).竖钩在书写起笔重,中间行笔
变轻,逐渐加重,中部略细,两头粗,出钩向左上方,出钩要小。(3).提向上方提笔出锋,左半部分长,右半部分短。2、教师示范“扌”部写法:教师播放“扌”部书写视频:短横左低右高,收笔处回锋收笔。竖钩起笔向右下方重按笔,调
整笔锋,向下行笔,渐行渐轻,再逐渐加重,稍停顿,向左上方提笔出钩,提先向右下方重按笔,调整笔锋后向右上提笔出锋,由重变轻。3、学生练习书写,提示:注意提按变化及笔画的位置关系。4、展示优缺作品,进行点评。5、小结:刚才我们练写了“扌”部的写法
,接下来学习带有“扌”部“扶”字的写法。(二)讲解“扶”的写法1、教师:同学们一起来读帖,观察“扶”的书写有哪些特点?(出示课件)教师小结:(1).结构是左右结构(2).宽窄比例关系左“扌”部窄,右“夫”宽,是左窄右
宽的字(3).左右两部分高低变化是上部分左右高低变化是左右平齐,下部分左右是左右平齐。(4).右侧部件,两横短,左高右低,起笔位置上下不在一条竖线上。撇的收笔高,捺的收笔低且捺角上部留空白。撇与捺比较,撇轻捺重。
2、播放“扶”的书写视频,边写边讲解行笔方法。3、课堂练习临写1个扶字,提示:结构、宽窄比例准确,对照字帖调整写1个。(四)总结规律1.出示“扶、拒、推、撰”4个例字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扌”部与其他部件的组合规律:“扌”部在左时要瘦长,组成的字左
窄右宽。1.点点看游戏,你想看哪个字的书写视频就点哪张图片三、课外延伸书法文化小知识汉字:「手」字形演变四、总结本节所学五、作业:对“推、撰”进行临写。(提示:结构、宽窄比例准确)六、板书设计:扌部瘦长左窄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