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2)

DOC
  • 阅读 8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7.000 KB
  • 2023-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2)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12).doc,共(6)页,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23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尊重不同的意见的存在,并能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选择。科学知识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知道地球在不停

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难点: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

替的现象。【教学准备】1.学生用: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国旗)、手电筒、实验记录表,红、蓝彩笔个一只。2.教师用:模拟傅科多谋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一、导入课题教师唱

歌:东方红,太阳升……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教师引导:从老师的歌声中大家听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太阳东升西落教师引导:太阳从东边出来,我们就进入白天,太阳从西边落下去,我们就进入晚上,白天我们又可以称做昼,晚上我们又可以叫做夜。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就形成了昼夜交替,为什么地球上昼

夜会不断地交替?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二、新授:板书: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活动一:(一)昼夜形成的猜想与验证教师讲解: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P24的资料,了解一下前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24资料教师质

疑:关于昼夜的形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测哦!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活动:对刚才的的回答进行筛选,主要有这几类猜想:(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4)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5)地球不动,太阳自转。(6)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7)太阳运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同时自转。(8)地球运动,太阳绕地球运动,同时自转……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每一组将猜想和示意图填在实验记录表中学生活动:填写表格的1、2纵行,填上我们的猜想,教师演示:选择上面的2个猜想画出示意图,红圆表示太阳,蓝圆表示地球,用带线的箭头表示运动方向。学生活动:完成余下猜想的示意图。教师活动:展示投影1-2组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价活动二:2.模拟昼

夜的形成教师讲解: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我们有什么实验进一步证明呢?学生共同讨论,回答需要的器材和方法教师评价师生互动:引导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地球——地球

仪(不透明球体)太阳——手电筒(光源)把地球仪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教师提示:在“地球”上的中国贴一面小国旗,观察我国是否出

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活动:选择上的任意四组实验进行验证,分组实验,模拟验证: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把你的判断记在实验记录表中。活动三:汇报交流教师提问:请问我们的模拟实验能不能证明昼夜形成的猜想?学生活动:不能,因为有几种猜想都可以

实现昼夜更替归纳:找出中国出现昼夜更替现象的猜想。(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4)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6)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7)太阳运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同时自转。(8)地球运动,太阳绕地

球运动,同时自转……学生活动:学生独立阅读后集体交流。资料准备:1、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也

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会24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也就是说需要

约8760个小时的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3、“地球自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自转一周为24小时。分析:上面结论只有以下三个都成立(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3)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7)太阳运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同时自转。

教师引导:我们暂时不分析太阳是否运动,要形成24小时昼夜更替,地球都必须有什么相同的运动呢?学生总结:地球都必须自转。教师板书:地球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教师归纳:有关昼夜的形成,我们前人做了很多的猜想,其中比较著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著名。我们

今天就可以判断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不成立的,同时也知道哥白尼为了坚持“日心说”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人类探索球运动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止下来,最著名的实验是法国科学家傅科的实验,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傅科摆及谁先看到日出。第二课时(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教

学准备】地球仪(或大的中国地图);写有“北京”、“乌鲁木齐”的小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了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关于地球自转的话题。二、新授:(一)自传的实证——傅科摆教师引导:我们来阅读一则科学资料。学生活动:阅读P26傅科摆老师播放多

谋体,演示讲解,加深理解。讲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师生形成共识: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二)地球自转方向1.地球是怎样自传的?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们收集到哪些有关资

料?2.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中国贴出东西方向,用手电筒当太阳,地球如何运动可以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归纳: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运动的方向: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⑵引导理解:地球绕地轴自转。①引导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极昼和极夜②补充资料:“不动”的

北极星③学生猜想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演示:“不动”的北极星说明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的。什么情形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呢?(地轴始终是向一个方向倾斜的。为后面理解四季形成作点铺垫)⑶地球自传一周约需要24小时。(三)探究谁先看到日出1.

同一天里,是北京的小朋友和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谁先看到日出?请同学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两个地区,确定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再进行预测。2.设计好实验方案,填写在P27面,分小组探究。3.汇报:哪个地方的人先见到日出?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

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演示游戏,加深印象:请几个同学背向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其中两人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另请一名同学代表太阳。所有同学一起逆时针转动,“北京”和“乌鲁木齐”见到太阳就叫一声“亮”。4.

让学生自己在地球仪上找出更多的地点,判断不同地点看到日出前后情况的比较。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