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三(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4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5.500 KB
  • 2022-1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三(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4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三(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4.doc,共(2)页,1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416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点评学情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锥高的概念仍是本节课

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学生分组操作时,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

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

,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本课总评:1.摸得清,考虑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

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

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2.理念新,设计巧。教师结合了现实中的具体情景,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

的童话情境——小熊和小猪换冰淇淋,并把这一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尽量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教师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

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重建构,促发展。学生以往常用切割法和排水法来推导面积、体积公式,而实验法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实验过程中,

认知结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用实验、交流、反思、推理、问题解决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与中学相关知识的沟通与联系,介绍了等体原理,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用转化的思想去探究新知。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7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