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册《信息窗一(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docx,共(3)页,24.49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64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课题: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简单的轴对称现象,会判断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一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找出轴对称图
形的所有的对称轴,近而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2、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3、灵活运用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教学重点
难点: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出示国旗、区旗图及学具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1、利用学具图片展开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并通过说
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
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设计意图: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4、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设计意图: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1、学生尝试。2、你是怎样画得?3、总结方法四、综合练习,拓展应用1、判断观察数字、字母、汉字,是否是轴对称
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2、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3、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4、创新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五、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
到美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