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PPT课件1-人教版.ppt,共(40)页,10.49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1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拉斐尔《椅中圣母》鲁本斯《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安格尔《1.表现的内容;2.造型3.色彩4.表现手法5.表现技法欣赏绘画作品的几个方面米勒《拾穗》欧洲的19世纪•1801年至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这段期间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
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连带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
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造成这些国家被迫走向“现代化”。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
得名。1.什么是印象派?•分组讨论:对比作品一:印象派画家和巴比松画派及其如米勒一般的画家一样走出画室,注重写生。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作品是在室外对照实物完成,而后者是将写生作为采风、收集素材的途径,而后回到画室整理完成创作。那么通过下面的两组作品的对比来讨论印象派画家与其他画家绘画创作的目的是否
一样,各自的绘画主题是什么?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印象主义呢?写生•19世纪有更多的画家开始走出画室,歌颂大自然,描绘乡村的美景,在大自然中寻找真实。正因为这样,这些画家也得到了一定的成功,如巴比松画派、农民画家米勒
米勒(法)《傍晚的牧童》柯罗(法)《芒特的嫩叶》卢昂教堂——黎明卢昂教堂卢昂教堂——正午卢昂教堂——黄昏卢昂教堂——晴天卢昂教堂——阴天这里展示的是壮观的哥特式的教堂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它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
浓的光色所包裹。笔触厚重、重迭,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式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分组讨论:作品对比二:通过作品对比谈一谈你感觉到印象派画家和传统画家在用色方面有何不同?作品对比三:
通过作品对比谈一谈你感觉到印象派画家和传统画家在造型方面有何不同?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印象主义呢?柯罗(法)《芒特的嫩叶》莫奈(法)《草垛》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环境色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光源色:由各种光源(标准光源:1、
白炽灯2、太阳光3、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天的昼光)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光学中指两种色光以适当地
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对比赏析莫
奈《持阳伞的女人》•观察印象派和新印象派技法的不同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印象主义呢?技法修拉(法国)《大腕岛的星期天下午》19世纪末法国“新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1.主题:光色变化(迷恋、研究、表现),不同物像只是色彩的载体而已;2.色彩:突破传统的固有色一统画面的局面,通过直接的
观察、比较得到更为科学、系统的绘画色彩理论,在绘画中体现了环境色、光源色、条件色、补色关系,对古典油画表现物象固有色来说是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写实绘画的一个重要完善或突破。3.造型:松动、模糊4.技法:色彩并置(点彩)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作品
欣赏莫奈《睡莲》作品欣赏马奈(法国)《恋人游乐园酒吧》雷诺阿法国《红磨坊街的舞会》作品欣赏德加(法国19世纪)品绘画完蛋了•官方学院派画家代表人物德拉罗什懊丧地说:“绘画完蛋了!”相机的出现•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
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四.后印象主义(梵高、塞尚、高更)广义指继承印象画派,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指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
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后来的野兽派及表现派有很大影响。•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
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日本浮世绘•主要从色彩、造型方面谈谈不同于传统西方绘画的地方对比作品谈谈浮世绘的特点布歇德.篷巴杜尔夫人(局部
)•浮世绘特点:•线造型:优美,厚重,单纯,表现意味浓郁•色彩:平铺,主观意愿浓重,装饰性强凡·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在1886年以前,他
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
亮。凡·高生平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作品,直到去世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
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在印象派绘画和浮世绘认识的基础上谈谈你对梵高以下作品的初步感受《拾穗》1889年1月梵高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中,他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
色小屋里画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梵高(荷兰)鸢尾花梵高自画像(猜猜哪张是梵高最后一张画像)作品鉴赏检测:梵高《星月夜》•他们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
,突出表现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梵高作品特点•在我们共同探讨了印象派给绘画开拓的发展空间和以梵高为例如何穷其一生苦苦追求属于自己的绘画,请应用“对比”的方法、课后进一步去探索高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塞尚又为何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其为绘梵高作品特点画的发
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拓展探索品1.分析探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师作品,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大师的一件作品的认识。作业六、课堂小结:学生展示每组所画的印象派绘画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