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整改方案2016年我们地理团队到乘马中心学校进行地理磨课研课活动,我在乘马岗中心学校主讲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章,使用的是七年级学生,学生没有课本,所以印刷了8张中国地图,主地图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另外七幅设计一月份等温线,年降水量图、温度带等知识内容。通过大家的研课磨课,我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整改:一、修改PPT内容,一是修改背景蓝底黑字不是很清晰,应该修改为蓝底红字或者白字,要让后面学生能够看到,适当发大字体,让学生清晰看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二是变4:3比例PPT为16:9比例,适当将画面最大化。二、小组分发纸条事前分好类,避免在询问四大地理区域地理事物时,出现有的组纸条内容出现的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偏少。并且改变老师指出错误的办�
- 浏览量:0
- 下载量:4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12.801 KB
- 时间: 2022-11-11
-
巩固练习1、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D)A.围龙屋B.吊脚楼C.土楼D.四合院2、竹楼式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C)A.干旱少雨B.寒冷潮湿C.炎热多雨D.四季如春3、以下省份的人们由于夏季降水多、气候潮湿,冬季寒冷,从而养成吃辣习惯的是:(D)A.黑、吉、辽B.陕、甘、宁C.青、藏、新D.蜀、渝、湘4、左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它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干旱少雨)。5、右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它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降水丰富)。
- 浏览量:0
- 下载量:5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191.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来源:学科网]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2.居民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来源:Zxxk.Com]A.江南丘陵B.山东丘陵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3.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A.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B.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C.春季干旱少雨,为干旱、半干旱气D.大多属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平原、高原为主B.以丘陵、山地为主[来源:学_科_网Z_X_X_K]C.以高原、盆地为主D.以高原、丘陵为主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6.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A.终年寒冷,降水稀少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C.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836 MB
- 时间: 2022-11-11
-
课堂评价1、小组实践成果汇报模板评价2、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表格评价3、《走进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评价表班级第小组姓名:项目评价指标分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ABC参与活动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愿意参与实践活动不愿参与实践活动完成任务情况积极完成实践任务,并能提出创新问题能够完成实践任务未能完成实践任务汇报内容熟练使用地图等工具,能够运用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材料基本能够使用地图等工具,基本能够收集到相关材料不会使用地图等工具,未能收集到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情况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能主动帮助别人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基本完成自己任务分工不明确,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活动感受总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51.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福建省泰宁县》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泰宁丹霞地貌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色岩层被大风侵蚀形成了红黑相间的山体B红色岩层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黑相间的山体C红色岩层被冰川侵蚀形成了红黑相间的山体D红色岩层被大风侵蚀形成了红黑相间的山体2.有关泰宁丹霞地貌的自然奇观,错误的是()A水上丹霞B峡谷大观园C汉唐古镇D洞穴博物馆3.根据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判断泰宁县的气候和年降水量在()A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B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之间C温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D温带荒漠气候,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4.下列有关泰宁县发展旅游业的建议,你认为错误的是()A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B在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
- 浏览量:0
- 下载量:1
- 价格: 免费
- 页数:1 页
- 大小: 2.435 MB
- 时间: 2022-11-11
-
精选了初中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共10份,可以单独预览,打包下载,先预览再下载,否则不符合要求,后果自负!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数量:10 份
- 大小: 211.447 KB
- 时间: 2022-11-11
-
第三节聚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聚落的定义和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2、根据文字描述和景观图片,列表比较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方面的差异。过程与方法:1、利用文字内容和想象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形成,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生存教育、环境教育、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1、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2、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PPT]出示一组乡村和城市的图片,并配以音乐,老师朗诵:无论是美丽的乡村还是繁华的都市,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都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称之为聚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PT]出示课题、约定新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37.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1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图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课题:《气候与人类活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是本册和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未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关键部分,本节内容掌握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未来高中地理学习水平的高低,所以处理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但本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综合思维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再加上在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本节课的内容,对缺乏生活感受和经历的学生,要让他们得出比较�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56.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2011年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设计采用创设情景照片----学生实验探究----微课视频动画总结的教学模式。用生活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推理和归纳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1.724 KB
- 时间: 2022-11-11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材分析相对于农村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人文地理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是第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差异,以及为解决这种差异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学情分析1.农村学生,基础较差,思维方式有差异。2.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抽象思维不够。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性的差异性的同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在经济水平上的差异,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讲、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差异,激发学生为中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45.820 KB
- 时间: 2022-11-11
-
初中地理《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二、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二、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3 页
- 大小: 32.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阅读�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51.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二节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82.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教学部分的重难点,也是区域地理的基础与铺垫,除此之外本节课图幅的阅读也为学生读图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的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两大学习内容上较为晦涩,学习中较为枯燥,与此同时本部分知识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也一直是困扰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阅读地图的方法解决世界气候分布问题,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初中地理基本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整体把握,虽尚未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关于地理的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等基本技能已初步掌握,可以综合运用基本地理技能分析探索地理相关问题,因此本节课学生通过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17.419 KB
- 时间: 2022-11-11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语言和宗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过程与方法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习法等。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七、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课前交�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13.603 KB
- 时间: 2022-11-11
-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三节海陆的变迁(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一、教材内容分析(第1课时)本节课位于本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的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一学时,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上节课介绍了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海陆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自然引出本节,海陆的变迁。启下: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呢?下节课介绍发生变迁的原因是因为板块的运动做好了铺垫。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51.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世界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21.737 KB
- 时间: 2022-11-11
-
课题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2、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2.七大洲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教学难点:七大洲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具准备:PPT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入新授海陆面积海陆分布多媒体展示地球卫星图片,引出加加林的感慨“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提问:你觉得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承转:别忙�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46.500 KB
- 时间: 2022-11-11
-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全球海陆面积比例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和地理分布(二)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感情二、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比例及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三、教学难点: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空间感的建立四、教法学法教法:活动教学法直观观察法学法:活动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五、课前准备学生:①每人准备一条50厘米左右的线绳。②小地球仪,人手一个③A4白纸每人一张老师:①教师教学课件②地球仪六、教学流程(四环节)㈠创设问题,导入新课㈡合作探究,�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08.000 KB
- 时间: 2022-11-11
-
《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学设计目标:主要掌握的是全球海陆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板块运动方面的知识。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难点:考查中注重联系时事热点,主要以图和材料的形式呈现。一、导入复习内容二、明确复习目标三、学生读知识点四、检查复习情况1、复习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复习七大洲(1)出示七大洲轮廓图(2)让学生临摹轮廓图(3)出示七大洲位置图回答问题(4)说出洲界线3、复习四大洋4、复习海陆变迁的原因(A、地壳运动B、海平面升降C、人类活动)5、大陆漂移学说6、板块运动(1)出示六大板块图(2)找出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五、练习六、小结七、作业板书设计陆地和海洋一、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七大洲1、名称、位置分布2、洲界线三、四大洋�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0.9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50.410 KB
- 时间: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