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共(5)页,5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三节海陆的变迁(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一、教材内容分析(第1课时)本节课位于本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的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一学时,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上节课介绍了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
成的?海陆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自然引出本节,海陆的变迁。启下:为什么会发生海陆变迁呢?下节课介绍发生变迁的原因是因为板块的运动做好了铺垫。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内容。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相互合作并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发表的见解。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
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影视等媒体材料、自己探究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2、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难点: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21)运用资料分析,设下悬念、激发求知欲。2)合作探究过程,通过讨论、探究等,倡导学生合作学习。3)通过课件、影片展
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调节课堂氛围。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及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
导入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动画片(播放一段麻姑三次看见东海变桑田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沧海桑田》的含义,由此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海陆的变迁。师:动画看完了,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刚才这段动画说明了什么事情?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
问题——海陆的变迁。(板书)观看举手回答生: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通过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师:同学们海陆变迁需要漫长的过程,刚才观看的这段动画本身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缺乏科学依据,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海陆变迁后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一下地球上的海陆确实发生了变化了
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7页第二段落,然后观看教材中的三幅图片,分小组讨论每幅图片海陆如何变化及其成因?先后出示图片:1、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3、欧洲何兰全国有1
/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师:请每组同学1号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请每组同学2号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请每组同学3号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回答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变化。板书生1:在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
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大海。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变为陆地。生2:东部海域的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该地曾经是陆地。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地变为海洋。生3:人类活动—填海造陆,海洋变为陆地。1、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回答正确加分鼓励,激发学习热情。4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师:今天我们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但是古代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有的人认为地球是固定的,有的人认为地球是运动的。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证明了地球是运动的这个
说法。下面请同学们阅读41页阅读材料“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书)之后回答证明地球是运动的这个人是谁啊?他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并提出了什么?师:出示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的凹凸吻合图,提出大陆漂移说。师:科学家魏格纳在寻找大陆漂移的
证据时,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大陆漂移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下面我们来看看魏格纳用生命换来的漂移说的内容。出示大陆漂移说内容。根据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来判断一下七大洲四大洋的先后顺序图。出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变化图。师:同学们在这幅图的基础
下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太平洋和大西洋面积的变化?谁能来回答?总结:这名同学回答得很好,大陆的漂移致使太平洋的面积在不断减小,大西洋面积在不断增大。这种海陆变化时刻在进行着,只是变化缓慢,我们没有觉察到,如果长
生不老就会象麻姑一样看到海陆的变化。下面我们分组探究40页活动题,运用大陆漂移说来解释为大声朗读“阅读材料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生:他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生:他在一次偶然生病的时候,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生:回答排序通过观察图
片,运用已经学过漂移说解释。生:太平洋的面积逐渐在变小,大西洋的面积逐渐在变大。1、激发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5复习巩固出示本节练习题全体同学做题1、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2、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小结教师补充由学生回答本节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布置作业1、同步练习册19页—21页2、预习课文提前了解,激发学习热情八、板书设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地壳的变动海陆变迁{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九、教学反思课前反思:讲本节前,学生已有了七大
洲四大洋的知识基础。但是要凭空想象来理解地壳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针对学生空间能力差的弱点,要多利用多媒体等教具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还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