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7.671 KB
  • 2022-12-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5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5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5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docx,共(3)页,27.671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5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岳阳楼记》基础卷1、注音:谪()晖()霏()汀()潜()楫()芷()汤()冥()曜()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划两处,并标出停顿的理由。(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先天下之忧而忧3、解释加点的词语:(1)

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3)薄暮冥冥..:(4)把酒临.风:(5)去.国怀乡:(6)宠辱偕.忘:(7)长烟一.空:(8)春和景.明:(9)迁客骚人..:(10)朝晖.夕阴:(11)越.明年:(12)大观.也:(13)淫雨霏霏..:(14)谪守..巴陵郡:(15)以: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以其境过清:(16)为:①为坻,为屿:②或异二者之为:(17)一:①一碧万顷:②长烟一空:(18)临:①把酒临风②执策而临之(19)国:①去国怀乡②国恒亡(20)属: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1)通

:①初极狭,才通人②政通人和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翻译句子:(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微斯人,吾谁与归?5、资料链读: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子京介绍滕子京,名宗谅,子

京是他的字。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于1015年中的进士。他曾任左司谏、尚书祠部外郎等职。在朝廷,他“谠论侃侃,屡触权要”。他在任甘肃庆阳知州时,防御西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为他“负大才,为众忌嫉”,被人诬告,庆历四年,被贬为岳

州知州。他上任后,便筹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前的湖下修筑了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洪魔;二是兴办教育,以造就人才;三是重修了岳阳楼。不久就将岳阳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文才武略兼备的滕子京,对

山水名胜颇有见地,他在给范仲淹的信中写道:“天下郡国,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因此,第二年,滕子京即着手重修岳阳楼。新修的岳阳楼雄峙一方,规模宏大,甚是华美典雅。楼台修好后,滕子京总认为还缺了一点什么,那就是怎样才

能使岳阳楼闻名于世呢?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好友范仲淹,并给范仲淹写了一封《求记书》,并绘制了一册《洞庭秋晚图》随记书一并捎去,以便范氏寻找感受。果然,从未到过岳阳的范仲淹不久后便将一篇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快骑送抵岳阳,滕子京秉灯夜读,只觉得眼前一亮,酣畅淋漓,心中怦然而动:

希文手笔犹现当年,此不朽之作矣!(当时,腾子京被贬到岳州,情绪特别低落,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范仲淹介绍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289]。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

战争爆发后,于康定元年(1040年),奉调前往西北前线,镇守边境,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到任后采取“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方针,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最终迫使西夏议和,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庆历三年(1043年),李

元昊请求议和,西北边事稍宁,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

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后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136],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至清代先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

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3]。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

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3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