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课件(集体备课定稿).pptx,共(7)页,340.178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4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一、研读课文,把握结构•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填写《思考探究》第二题。•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4段:第5段:第6段正面:反面: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怀疑的作用墨守的害处辨别“积极”和“消极”消极方面(刜级阶段)积极方面(高级阶段)现成学问未来学问)吸取创造二
、文本细读,深层领会•1.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2.找出文中所有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3.分别找出文中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观点。•4.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5.揣摩文章语言,做《思考探
究》第三题。•6.文章论述分论点二时选取了戴震和笛卡尔的例子,能否换为以下两个例子?请简述理由。(1)哥白尼不迷信有1800年历史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泥古,要有独创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
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明确•4.①做学问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②在本来应该提出疑问的地方而不以为可疑,这说明还没有真学,真学就要会提出疑问。•作用:引出论题;第二句同时是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
中心论点。•6.不能换。戴震和笛卡尔的事例是为了论述分论点二,但同时也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论述,哥白尼是科学家,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与前句联系不密集。三、语段分析,补写结尾
•1.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包含如下五种不同功能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以第6段为例,分析各句式种类。•怀疑不仅...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锻炼出来的
。•清代...著者的意思。•法国...存在。•他的哲学...明辨上。•一切...学说产生。•古今...进步了。观点句阐释句观点句材料句材料句分析句分析句结论句•2.试着在戴震关于《大学章句》的发文后加一句分析句。•他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追问,终成一代大学
问家,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3.本文是总分结构,请在文章最后加一句话作为结论段,使文章形成“总分总”的形式。•由此可知:学则须疑。•由此可知: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资料卡片戴震(1
724-1777),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戴震治学广博,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成就,在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
领域,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皖学的集大成者。其进步伦理思想对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梁启超、章太炎等具有启蒙的指导作用。著作有《毛郑诗考证》《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