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案(集体备课定稿).ppt,共(55)页,10.886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3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如何读诗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
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诗歌起源•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诗歌特点读诗歌注意问题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二、品味诗歌的语言。三、把握诗歌的意象。四、体味诗歌的情感。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形式看诗语言品诗意象懂诗理性悟诗情感会诗•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
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新体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如《大
堰河---我的保姆》。形式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
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
我敬你爱你!•全诗共13节,一节从4--16行不等,一行少则2个字,多则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首尾句短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多用长句子,能够尽情地抒发和描摹。•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讲究节与节的匀称(每节3句),同时在整齐中有变化(不同的句式和句式的变换),构成诗
歌的建筑美;全诗音律和谐,一韵到底(押ang韵),朗朗上口,且以短句为主,自由调节节奏,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再如余光中的《乡愁》,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对称,长句短句变化错落;词语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诗歌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诗歌
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语言品诗遭到“破坏”的语言,其交际功能已经退化到最低限度,而抒情
功能则发展到最大限度。凭借诗中前后语言的反射,日常语言就披上了诗的色彩,蕴涵了诗的韵味,变成了诗的语言。臧克家《场园上的夏夜》:“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闷热”本为皮肤触觉,但因为“斜挂”而转移为视觉;陈敬容《野火》:“我要采撷所有/春天的香气”,“香气”本
来是嗅觉,也因为“采撷”而转化为视觉。泰戈尔《飞鸟集》第174首。“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这首短诗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艾青对诗歌语言就有着超乎
常人的重视。•他早年在在《诗论》中谈到:“诗的创作上的问题,语言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他特别提倡用口语写诗,因为它亲切自然。同时,艾青也厌恶诗歌的陈词滥调而喜欢新鲜。他曾说:“陈词滥调就像被揉坏了的花草一样,没有
什么水分,焉吧了。”•艾青的诗歌语言特色是他对光与色的捕捉、渲染。这似乎与艾青是个画家分不开联系。•如《旷野》中出现的那“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那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那灰白而
混浊、茫然而莫测的‘雾’的笼罩„„”•诗中用的"模糊"、"灰黄"、"曲折"、"灰白"、"土黄"、"暗赭"、"焦茶"、"混浊"、"茫然莫测的雾"等词语,既是对外界的自然光和色的敏锐感受,也暗示、象征了诗人内在世界所感到
的"沉重"、"困顿"和"倦怠",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命运、气氛等的总体把握和思索。•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相思的内涵
。意象懂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人的思乡孤独心境正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来表达的。•如穆旦的《我看》:诗人选取一系列古代诗歌中的意境——“春风”“春
草”“飞鸟”“晴空”“流云”“树木”“花朵”,自然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中诸如“春风吹又生”“青草池塘处处蛙”“鸟向檐上飞”“晴空一鹤排云上”“乱花渐欲迷人眼”等一系列诗句,以此创造出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把这种感情表现的最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这里表达的是一种
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又如《黎明的通知》。•1942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
赋予它全新的意义。整首诗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更像是分行书写的散文。•艾青
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缺少生硬的欧化句子,语言朴素动人。诗歌形式行散不拘,却有内在的节奏和旋律,很适合朗诵。情感会诗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诗歌除了语言美、意象美、形式美、情感
美之外,往往还有理性美。•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理性悟诗•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际上是在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不一样的路,便是选择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我们在选择中读出了人生
的遗憾。•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泰戈尔的《飞鸟集》中也有大量哲理诗如:“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翎尾,替它担忧。”(第58首);“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第112首)这些诗句,借助特有的意象,以拟人
的手法,清新的语言,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在艾青的后期也有不少的哲理诗,如《礁石》、《鱼化石》、《镜子》等。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
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写于1954年7月,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
有间断过。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等等。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
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这是象征性极强的咏物诗。诗中把镜子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物理特征拟人化为:“它最爱真实/绝不隐瞒缺点”,它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其中隐喻有诗人说真话,爱真实,求真理的高贵品质。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已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艾
青诗选》艾青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原名蒋海澄,号海澄,曾用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
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
、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
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
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笔名趣谈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包括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
《域外集》《雪莲》《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等。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
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知识链接诗人和作家对艾青的评价•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
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
》《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先后被选入人教
版中学语文教材。艾青的诗歌成就《艾青诗选》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
和风格特征。《艾青诗选》的多种版本艾青的两个创作高峰第一个高峰: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的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在1978年以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第一个高峰:20世纪30年代•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
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
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
》等。•《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
,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艾青的诗歌从风
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
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第二个高峰:在1978年以后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人们又在报刊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
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代表作品有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
、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
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艺术特色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
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总结•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据统计,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青选集》406首诗,其中,借土地来激
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篇。艾
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
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
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1、艾青早期的诗歌,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
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是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1937年初《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2、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
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
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3、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
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如《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启明星》等。4、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
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自由体的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5、诗歌创作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
擅长绘画的艾青,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写于1940年的短诗《刈(yì)草的孩子》刈草的孩子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
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1940年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选》•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一生创作颇丰,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甚至绘画、音乐领域都有建树。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均出自他之手。•诗人善于将深奥抽象的印度宗教哲学观念融于人们喜
闻乐见的诗歌形式中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爱和完美人格的追寻,对自然、生命、光明、永恒的渴望。•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诗歌创作深受他的影响。《唐诗三百首》•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诗歌在
格律、形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时代的气象万千又为诗歌注入了丰富多变的内容和高蹈超然的气度。历代唐诗选本层出不穷,其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1711-1778)选编,共选入7
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书中汇集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又力图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土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诗人们对于世界家国、自我的发现和表达,有着赤子般未经损伤的天真与纯粹,这让他们的诗作历经千载,今天读来依然动人。很值得我们再次感受唐朝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