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水浒传》导学案(定稿).doc,共(3)页,29.0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3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水浒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事件的整理,初识“义”2.通过事件的分类,进一步了解“义”。3.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评析“义”的价值。【学习重难点】1.通过事件的列举,进一步了解“义”。2.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
,引导学生评析“义”的价值。【课前任务】请你列举书中的义事:【课中任务】任务一:对请将你所列举的义事进行分类,并说说你这样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任务二:是什么让这些梁山好汉聚集在一起的?(义的正面价值)语段一:梁山泊聚义后‚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
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第七十一回)宋江与众兄弟在忠义堂上盟誓曰:‚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
戮……‛(71回)从上述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语段二:宋江与众兄弟在忠义堂上盟誓曰:‚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71回)辽国使者欧阳侍郎劝降梁山义军,宋江曾对吴用说道:‚
若从辽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85回)从上述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任务三:为什么梁山好汉们的结局不尽人意,最终走向了失败(义的局限性)语段三:‚施恩义夺快活林‛事件
中(28回)李逵江州劫法场:‚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40回)。第34回,宋江为了让秦明上山,让小卒冒充秦明杀害百姓,烧毁房屋,还让秦明一家老小祸从天降,无缘无故做了
义的牺牲品。宋江与众兄弟在忠义堂上盟誓曰:‚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71回)阅读相关语段,思考梁山好汉对“义”的理解语段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皇帝行忠义。李逵之死忠在一切之上,忠在一切之上,忠在孝上,孝在义上。公孙胜两次离开起
义队伍,是为了给养母尽孝,修道正果;大闹清风寨后,宋江号召各路好汉归梁山,自己却于途中得父诈死家书,撇下众兄弟,独自回家。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阅读相关语段,你读到了什么结论?语段五:学生自读阅读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
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一百二十回,当宋江告诉他,是他亲手为他下了毒药,不久便要死时,‚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阅读相关语段,你读到了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