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晨读晚背积累练习及答案.docx,共(9)页,6.348 M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2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晨读晚背积累练》第三单元山水名胜【国学诵读】[原文]秩秩(1)斯(2)干(3),幽幽(4)南山。如竹苞(5)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6)相好(7)矣,无相犹(8)矣。似(9)续妣祖(10),筑室百堵(11),西南其户(12)。爰(13)居爰处,爰笑爰
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注释](1)秩秩: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2)斯:语气助词,如“之”。(3)干:通“涧”,山间流水。(4)幽幽:深远的样子。(5)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6)式:语气助词,无实义。(7)好:友好和睦。(8)犹:欺诈。(
9)似:同“嗣”,继承。(10)妣(bǐ)祖:先妣、先祖,统指祖先。(11)堵:一面墙为一堵,一堵面积方丈。(12)户:门。(13)爰(yuán):于是。[译文]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宽厚的兄长和知礼的贤弟,彼此情深
义长亲密无间隔,没有我算计你来你算计我。为了弘扬先祖前辈的基业,准备营造规制宏伟的建筑,在宫室西南方位大开门户。一家人住在一起和睦相处,每天欢声笑语让世人羡慕![赏析]本段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句式参差错落,自然活脱。先写宫室之形胜和主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它面山临水,松竹环抱,形势幽雅
,位置优越,再加兄弟们和睦友爱,更是好上加好了;接着写主人建筑宫室,是由于“似续妣祖”,亦即继承祖先的功业,因而家人居住此处,就会更加快乐无间。由物到人,更显示出它人物互映的艺术表现力,使人没有板滞、臃肿之感。其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
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第10课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积累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名的作品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2.追溯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范仲淹向
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并实行新政,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二、基础知识梳理重点字音滕.(téng)谪.(zhé)守衔.(xián)骚.(sāo)人霪.(yín)雨霏.霏(fēi)樯.(qiáng)
楫.(jí)摧冥.(míng)冥谗.(chán)言波澜.(lán)岸芷.(zhǐ)汀.(tīng)兰神怡.(yí)偕.(xié)忘嗟.(jiē)夫朝晖.(huī)夕阴潜.(qián)形皓.(hào)月重点词语1.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2.政通人和:政事顺利
,百姓和乐。3.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4.际涯:边际。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6.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7.得无异乎: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8.若夫:像那。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论述。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9.霪雨:连
绵的雨。10.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11.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潜:隐没。12.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桅杆。倾:倒下。楫:桨。摧:折断。13.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14.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
被批评指责。忧:担心、担忧。畏:害怕、惧怕。15.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16.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怡:愉快。17.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起忘掉。偕:一起,都。18.古仁人:古代品格高尚的人。19.心:指思想感情
。20.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21.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极{南极.瀟湘:(尽,
引申为直通)此乐何极.:(穷尽)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委而去.之:(逃离,逃亡)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2.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2)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3)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4)微.斯人(古
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6)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8)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
往)(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10)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11)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3.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6)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4.特殊句子(1)判断句,“也
”表示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倒装句,“高”和“远”均为定语后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倒装句,“谁与”是“与谁”的倒装。(微斯人,吾谁与归?)(4)省略句,省略主语,应
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5)省略句,“异”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或异于二者之为)重要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了。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4.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下的玉璧。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8.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
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三.经典诵读拓展1.有关范仲淹的故事、成语和诗句故事:划粥断齑窖金苦读成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忧后乐波澜不惊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3)英雄惜此地,
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4)千灵无结慍,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5)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2.关于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潇.湘(xiāo)朝晖.夕阴(huī)B.谪.守(dí
)忧谗.畏讥(chán)C.岸芷汀.兰(tīng)樯倾楫.摧(jí)D.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答案:B【解析】“谪”应读为“zhé”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百废具
兴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属予作文以记之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B【解析】A选项“具”通“俱”,解释为都;C选项“属”通“嘱”,解释为嘱咐;D选项“支”通“肢”,解释为肢体。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浊浪排空.而或长
烟一空.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碧万顷C.政通.人和北通.巫峡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答案:B【解析】A项中两个“空”分别是“天空”和“消散”的意思;C项中两个“通”分别是“顺利”和“通向”的意思;D项中两个“观”分别
是“景象”和“看”的意思;B项中两个“一”均为“全、都”之意。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
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答案:A【解析】全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
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文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市长上任两年,
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范仲淹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政
通人和,百废俱兴6.理解性默写。(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2)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3)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4)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句子,。(5)表明古仁人(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6)表现古仁人在不同处境
中都忧国忧民的句子,。(7)表现作者坚定的志向及对友人的勉励的句子,。答案:(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