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市嘉定区八年级初二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答案.pdf,共(24)页,719.786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5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嘉定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3)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
与哪些因素有关。A.(1)与(3)B.(2)与(4)C.(2)与(3)D.(1)与(4)2.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是A.牛顿B.阿基米德C.伽利略D.爱因斯坦3.中学生用的书包,装满书后质量约为A.5克B.5千克C.50千克D.500千克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2分米=3
.2×100=320毫米B.45毫米=45毫米×1/1000=0.045米C.85米=85×10分米=850分米D.63千米=63千米×1000米=63000米5.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7.几只大小不同的瓷碗装入不同量的水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图所示,这就是民间艺术“碗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
能发出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量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应为A.70°B.40°C.20°D.80°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
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10.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
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一定为75°B.一定为30°C.可能为60°D.可能为15°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1.测量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还需要有合适的
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12.请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篮球明星姚明身高是226______
_,质量是145______,他参加了一场篮球赛,时间是48_______。13.单位换算:2吨=_______千克;8×103厘米=_______千米;180秒=_______分钟。14.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某
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的____________(选填“特性”或“属性”)。15.在中秋晚会现场,小提琴演奏家弹奏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1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反射角________度,光的传
播方向改变了_____度。若镜面转过30度,则这时反射线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__度。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中的“倒影”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该“倒影”
距小鸟________米;若小鸟飞近湖面时,小鸟的“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这是某次在上海观测到的“红月亮”,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能有机会目睹激动人心的天文奇观——月全食,月全食现象
是由于光在________中能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在玻璃、空气、水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近似为______米/秒。19.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而部分同学因为
“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前一种反射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0.为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
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分析比较图(a)与(b)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___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②分析比较图
(b)与(c)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琴弦越___________,音调越高。三、作图题(21题4分,22、23题各3分,共10分)21.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右侧图中画出响
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22.根据左下图给出的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四、计算题(8分)24.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
0米/秒,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秒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该处海底的深度。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2分)25.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毫米,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
________厘米。26.在如图所示的量筒最多可以测量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厘米3,由图中可知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厘米3。27.如图所示是一组研究声音的实验情景图,从情景图中的现象可以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而
产生的。越用力敲鼓,鼓声就越响;扬声器声音越响时,纸片跳动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28.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和白纸、火柴、夹子等,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她需要移动_
__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__进行(选填“能”或“不能”)。2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器材,实验时,通过前后转动的小门,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___
_____。30.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纸带的打点情况,甲乙两纸带均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其中甲纸带比乙纸带拖动得__________(选填“快”、“慢”或“一样快”)。甲纸带从A
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多”、“少”或“一样”)。31.同学在学过声音的特征以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示波设备,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了四次实验的波型图
,如图A、B、C、D所示。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四个波形图中,响度较大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音调较高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32.某小组做在探究摆球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A球的质量<B球的质量),制作了两种
不同摆线长度(l1>l2)的摆球,准备以两种不同的摆幅(θ<α)进行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次实验。(1)如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2)如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如
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嘉定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用带箭
头的直线表示光线;(3)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A.(1)与(3)B.(2)与(4)C.(2)与(3)D.(1)与(4)【答案】D【解析】(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控制摆长、物重、角度等,是控制变量法;(2)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是模型法的应用;(3)交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面的波动,是转换法;(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发声体的材料,大小、长度、振幅等因素,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故选D。点睛
:控制变量和转换法是实验题出现最多的研究方法。2.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是A.牛顿B.阿基米德C.伽利略D.爱因斯坦【答案】C【解析】【详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
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故选C.3.中学生用的书包,装满书后质量约为A.5克B.5千克C.50千克D.500千克【答
案】B【解析】A.中学生所用的教材、教辅书较多,装满书后的书包质量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B.书包的质量约5kg,故B符合实际为答案。CD.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比书包的质量大,故CD不符合题意。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2分
米=3.2×100=320毫米B.45毫米=45毫米×1/1000=0.045米C.85米=85×10分米=850分米D.63千米=63千米×1000米=63000米【答案】C【解析】【详解】A、“3.2×100”无单位.此过
程错误;B、“”得到的单位不是米.此过程错误;C、“85米=85×10分米=850分米”过程及进率正确.此过程正确;D、“63千米×1000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重点是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不要小看单位的换算,有些同学在后面的计算中是经常出错的,是个基本能力
,要加强练习。5.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
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A.打点计时器按照我国交流电的频率工作打点,我们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打点50次,则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故A错误;B.由于
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所以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与纸带拉动速度无关。故B正确;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6个间隔,所以拉纸带的时间是0.12秒,故C错误;D.B正确,则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
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网...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
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选B。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7.几只大小不同的瓷碗装入不同量的水
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图所示,这就是民间艺术“碗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量【答案】A【解析】A.几只大小不同的瓷碗装入不同量的水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由于水的多少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
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故A正确为答案。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形状有关,因此这些碗在敲击时音色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CD.响度即音量,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用的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用一双竹筷子敲击装入不同量水的瓷
碗,声音的响度可能相同,故CD不符合题意。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应为A.70°B.40°C.20°D.80°【答案】A【解析】【详解】已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20°,因此反射角为90°-20°=7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的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也等于70°.故选A.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
,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答案】C【解析】若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由图中光的反射光线知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因入射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个光斑不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此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光斑向右移动,可能光斑移动到B处,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
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0.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A.一定为75°B.一
定为30°C.可能为60°D.可能为15°【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º角斜射在地面上,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有两种可能,作图如下:如左图竖直向上反射时,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由
图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º-30º=60º,则入射角和反射都等于30º,故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º-30º-30º=30º;如右图,竖直向下反射时,由图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º+30º=120º,则入射角等于60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
º-60=30º,故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º+30º=60º。故C正确,选C。【点睛】要理解太阳光向竖直反射时,有两种可能,通过作图再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1.测量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还需要有合适
的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答案】(1).测量工具(2).停表(3).刻度尺【解析】【详解】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人类引入了比较标准,国际单位制就是大
家公认的比较标准,即物理量的单位;要进行测量,还需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12.请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篮球明星姚明身高是226_______,质量是145______,他参加了
一场篮球赛,时间是48_______。【答案】(1).cm(2).kg(3).min【解析】【详解】篮球明星姚明比一般人的身高要高一些,为2米多,所以应是226cm;普通人的质量为70kg-80kg左右,而姚明的质量也比普通人要大一些,应为145kg
;他参加了一场篮球赛,一场篮球赛净时间40分钟,加上暂停时间,应为48min左右。13.单位换算:2吨=_______千克;8×103厘米=_______千米;180秒=_______分钟。【答案】(1).2000(2).0.08(3
).3【解析】【详解】换算单位得:;;。【点睛】重点是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不要小看单位的换算,有些同学在后面的计算中是经常出错的,是个基本能力,要加强练习。14.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某正方体
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的____________(选填“特性”或“属性”)。【答案】(1
).物质的多少(2).等于(3).属性【解析】【详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铁的质量仍等于2000千克;因为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15.在中秋晚会现场,
小提琴演奏家弹奏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答案】(1).音调(2).空气(3).声源处【解析】【
详解】(1)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频率改变,而频率决定音调,所以这样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隔着空气,空气可以传递声音,所以琴声是通
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的。(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反射角__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度。若镜面转过30度,则这时反射线转
过的角度为__________度。【答案】(1).0(2).180(3).60【解析】【详解】(1)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沿路径返回,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都是0°;因此入射角、反射角都为0°。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沿
原路返回,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度。(2)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转过30°角,光路如图:因为法线始终与镜面垂直,所以法线也转过30°,所以此时入射角∠AOC=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所以反射
光线转过的角度为30°+30°=60°。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中的“倒影”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米;若小鸟飞近湖
面时,小鸟的“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虚(2).6(3).不变【解析】【详解】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鸟在湖面
的“倒影”是虚像;小鸟距水面3米,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与物距相等可知,该“倒影”距离湖面也为3m,则该“倒影”到小鸟的距离为3m+3m=6m;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
体等大,因此小鸟当飞近水面时,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不变。【点睛】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征的掌握,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18.这是某次在上海观测到
的“红月亮”,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能有机会目睹激动人心的天文奇观——月全食,月全食现象是由于光在________中能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在玻璃、空气、水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近似为______米/秒。【答
案】(1).同种均匀介质(2).空气(3).3×108【解析】【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玻璃、空气、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以上这三种介质中传播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故近似为3×108m/s。19.学生上课时能
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而部分同学因为“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前一种反射__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1).漫反射(2).镜面反射(3).遵循
【解析】【详解】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此时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中,因为反射面粗糙不平,所
以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点睛】关键要理解黑板“反光”是由于镜面反射造成的,反射光线较强,而要能从各个方向都看清楚物体,必须是漫反射,且要明白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20.为
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
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分析比较图(a)与(b)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
___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②分析比较图(b)与(c)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琴弦越___________,音调越高。【答案】(1).松紧程度(2).发声部分的长度(3).紧【解析】【详解】(1)
(a)(b)两次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相同,琴弦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且琴弦短的音调高;故可得结论:同一琴弦,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2)(b)与(c)两次的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振动长度相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音调不同,且
琴弦越紧音调越高,则可得结论:同一琴弦,发声部分的长度相同时,琴弦越紧,音调越高。三、作图题(21题4分,22、23题各3分,共10分)21.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右侧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答案】略【解
析】由题,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即振幅为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则频率为原来的两倍,波峰(或波谷)的个数是原来的两倍,波形图如下:22.根据左下图给出的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答案】略【解析】入射角等
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法线应该是角平分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可得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
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点睛】有些同学不注意会将像画成实线,切记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应该画成虚线才正确,这些细节问题要注意。四、计算题(8分)24.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秒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
,求该处海底的深度。【答案】3000m【解析】【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s=vt求海底的深度。【详解】超声波从海面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根据得,该处海底的深度:。【点睛】要特别注意测量海
水深度时,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海水的深度为传播路程的一半,当然也可以按时间的一半来计算深度。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2分)25.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毫米,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厘米。【答案】(1).1(2).2.20【解析】【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cm对齐,估读为5
.20cm(估计值在一定范围内都是正确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0cm-3.00cm=2.20cm。26.在如图所示的量筒最多可以测量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厘米3,由图中可知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
_____厘米3。【答案】(1).100(2).20【解析】【详解】由图知:量筒上标注的最大数值是“100”,单位是“mL”,所以量筒最多可以测量的液体的体积是100mL=100厘米3;由图知,水的体积为50mL,金属块浸没后,总
体积为7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是:V=70mL-50mL=20mL=20cm3。27.如图所示是一组研究声音的实验情景图,从情景图中的现象可以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而产生的。越用力敲鼓,鼓声就越响;扬声器声音越响时,纸片跳动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答
案】(1).振动(2).振幅【解析】【详解】如图的三个现象都可以表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越用力敲鼓,振幅越大,鼓声就越响;扬声器声音越响时,振幅越大,纸片跳动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28.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和白纸、火柴、夹子等,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她需要移动___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
__进行(选填“能”或“不能”)。【答案】(1).B(2).不能【解析】【详解】(1)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A蜡烛在玻璃板中反射成像,所以要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以确定像的位置。(2)透明的玻璃板能
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同时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所以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平面镜不透明,不能看到B蜡烛,实验不能进行。【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
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2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器材,实验时,通过前后转动的小门,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同一平面内【解析】
【详解】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当小门与装置在同一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前后转动小门时,在小门上看到不反射光线;所以通过转动小门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0.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
,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纸带的打点情况,甲乙两纸带均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其中甲纸带比乙纸带拖动得__________(选填“快”、“慢”或“一样快”)。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多”
、“少”或“一样”)。【答案】(1).匀速(2).慢(3).少【解析】【详解】从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甲、乙上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距离相等,所以都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但乙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大,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即甲纸带比乙纸带拖动得慢。甲纸带从A点到B点的打
点次数为6次,5个间隔,乙纸带从C点到D点打点次数为8次,7个间隔,因此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少。31.同学在学过声音的特征以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示波设备,做了四
次实验,并记录了四次实验的波型图,如图A、B、C、D所示。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四个波形图中,响度较大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音调较高的是______和______两图。【答案】(1)
.C(2).D(3).B(4).D【解析】【详解】比较A、B、C、D四个图可知,C、D波形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相等,并且最大,所以C、D的振动幅度相同,并且振幅大于A、B,故C、D两图的响度较大。比较A、B、C、D四个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C两图完成了1次
振动,B、D两图完成了2次振动,故B、D两图振动快,频率高,则B、D两图的音调高。32.某小组做在探究摆球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A球的质量<B球的质量),制作了两种不同摆线长度(l1>l2)的摆球,准备以两种不同的摆幅(θ<α)进行如图甲、乙、
丙、丁所示的四次实验。(1)如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2)如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如果要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和_____两次实验进
行比较。【答案】(1).乙(2).丙(3).甲(4).乙(5).丙(6).丁【解析】【详解】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分析解答:(1)由图示实验可知,乙、丙两次实验的摆球质量、摆动幅度相同,而摆长不同,故可以用乙、丙两次实验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2)由图示实验可知,甲、乙两次实验的摆球质量与摆
线长度相同,而摆球摆动幅度不同,故可以用甲、乙两次实验探究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3)由图示实验可知,丙、丁两次实验摆线长度与摆动幅度相同,而摆球质量不同,可以用丙、丁所示实验探究摆动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点睛】
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