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厦门公开课).doc,共(9)页,41.5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61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
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一、指导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圈点勾画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约定正午时分到才三、自读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2、解释加着重色的文言词语
太丘舍去门外戏待君久不至友人便怒相委而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注释1、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2、门外戏:戏,嬉戏,游戏。3、待君久不至:等您好久您不到。4、友人便怒:便,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
5、相委而去:相,称代性副词,在这里可译为“我”。委,丢弃,丢下。6、则是无信:则,就,那么;信,讲信用。7、则是无礼;礼,礼貌。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元方陈太丘(人名)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去后(友)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去后乃至A、才B、竟然C、就是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元方时年七岁那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讲信用翻译课文《陈太丘
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
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注意区别君:对对方的
敬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你的父亲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父,我的父亲。“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
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合作探究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无信”“无礼”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聪颖机智懂得为人诚实守信正直不阿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
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
,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友人已经知错能改,元方应该原
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表现自己的胸襟宽广,有涵养。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友人失信在前,而且没有礼貌,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作者
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1.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2.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3.元方:聪明、懂礼识义、正直不阿4.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5.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老师质疑1、陈太丘是县令,
“友”为什么敢骂他?2、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友”的身份:据史料记载,文中的“友”也是东汉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官职比陈太丘高两品。《陈太丘与友期》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和无礼”为核心,即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
“礼”和“信”的重要性。——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是要有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积累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当
堂训练(8—10分钟)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2、古今异义: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3、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不久相委而去就,
然后⒈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友期.行约定不期.而遇太丘舍去.离开去.日苦多过去的入门不顾.回头看瞻前顾.后下车引.之拉引.吭高歌放开太丘舍.去放弃舍.己为人牺牲则是无信.诚实,守信信.口开河随意,随便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
不多。④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⒊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陛下④令尊⑥足下⑦令郎⑨麾下谦词有①敝人②卑职⑤寡人⑧老朽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
中“不”通“否”A.诲女知之乎“女”通“汝”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拓展阅读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第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
正”一门。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作业1、翻译课文2、完成《作业本》板书设计咏雪飞扬之态形柳絮因风起轻盈之雅神文化内蕴韵陈太丘与友期元方:聪明、懂礼、刚正不阿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