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校内教研公开课).doc,共(2)页,47.5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61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总第____份教案,本教案共2页,本页为第1页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课题植树的牧羊人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
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过程和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重点难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一、导入课文曾经,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狂风肆虐,村落废弃,只有一个老人,孤独地在那里,把一粒又一粒的树种播撒在毫无生机的土地上。许多年后,这里变了,变成了流淌着奶和蜜的田园。二、预习导学1.作者介绍《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
约稿而写的。第二年在美国《V0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xūn(薰)衣草tān(坍)塌废xū(墟)浇guàn(灌)liè(裂)缝流tǎng(淌)干涸(hé)缝隙(xì)酬劳(chóu)琢磨(
zhuó)沉默寡言(guǎ)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篷(péng)船篷戳(chuō)戳穿蓬(péng)蓬勃戮(lù)杀戮籁(lài)天籁簌(sù)簌簌落下4.《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
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三、初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
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50岁,亲人离世,独自住在石房子中,放羊、种树荒芜,毫无生气,狂风呼啸,村庄废弃,泉水干涸,干早无比让•乔诺18951970),法国
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了惨烈的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
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总第____份教案,本教案共2页,本页为第2页再逢牧羊人身体硬朗,养蜜蜂、种树山毛样树林一眼望不到边,出现溪水,橡树茂盛,白桦树鲜嫩挺拔最后一次相见87岁,没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微风飘着香气,富饶,-万多口人幸福地生活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
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四、研读课文,学习对比手法。从文中勾画出前后对比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素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一眼望去”“到处“无边无际”直接突出了荒野的辽阔,“走了三天”“终于”则通过“我”的行走时间间接表现荒野的无边无际。“光秃秃”“稀稀拉拉”表现了原野的荒芜。(2)“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桦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以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是荒野,而现在则变成了有我肩膀那么高的
山毛桦树林,可见牧羊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荒野的面貌。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写出牧羊人的行为对荒野的改变,更具震撼力。刻意找出描写同一事物的句子,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并进行前后的对比,感受个人力量给荒原带来的巨大
改变。五、感悟人物情怀。荒原的巨大变化是牧羊人的一双手带来的,通过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试用一两句议论的话来表达。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示例:一个人,一双手,坚持了三十多年,挽救
了一个荒野,给一万多人带来了幸福。牧羊人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执着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上帝才能做到的奇迹。备选问题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