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州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公开课).docx,共(6)页,38.002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60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这是一篇寓理于事、故事性强的文章。
本文记叙了“我”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步脱险的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学会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学会化整为零。”由一个故事引发人生感悟,引出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六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品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多角度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赏读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语句,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设计理念]本课时的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中,以教
材为例,以学生学会文章的写作技巧为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体悟人生,关爱生命。单元导读中提出继续学习默读的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默读中疏通文本,在默读中进行圈点勾画;活用
教材,整合教材中相关语句,充分品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由导入新课——展示预习成果——走进一个故事——历经一段心路
——读懂一位父亲——收获一点启示六大板块组成。本文的故事性很强,在“走进一个故事”这一环节中重点让学生掌握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历经一段心路”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文中出现的人物很多,本课的教学主要分析父亲的
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收获一点启示”环节中,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写下启示。最后以2配乐朗诵汪国真的《旅程》结束本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讲:由张文嫣同学演讲《遇到困难我能行》。2.学生
从演讲者的声音、肢体语言、演讲稿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点评。3.教师随机点拨总结,并自然过渡: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一起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二、展示预习成果1.教师借助PPT出
示预习检测题。(1)填写作者档案。作者莫顿·亨特生卒年1927-1998国籍美国评价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代表作品《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等。(2)成语大比拼:根据所
给的相关信息猜成语。①词语里面含有叠词,呼吸急促——气喘吁吁②与“良莠不齐”容易混淆,长短高低不齐,出自《诗经》——参差不齐③迟疑,拿不定主意,反义词:斩钉截铁2.学生展示,学生补充。3.教师随机点评并作强调。4.教师小结:掌握一个
成语,不仅要知道成语的意思,还可以积累它的近义词、反义词,了解它的出处等。三、走进一个故事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试着用一句话加以概括。(1)借助PPT出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
边读边思考,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4分钟内一气呵成读完全文。3(2)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学生补充。(3)教师随机点评并点拨:可以运用六要素法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内容即在文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概
括。(4)师生共明确:在七月的费城,我和小伙伴们爬悬崖,被困悬崖,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顺利爬下悬崖的事。(教师板书:冒险——遇险——脱险)四、历经一段心路历程过渡:关注这一课的旁批和阅读提示,我们会发现编者提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是“心理”。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我
”的心理在冒险、遇险和脱险时分别是怎样的?(1)学生在文中找到描写冒险、遇险和脱险时能体现我心理活动的句子。(2)小组讨论交流后展示,其它小组补充。(3)师生共明确:冒险时,犹豫、担心、胆怯;遇险时,恐惧害怕、绝望、恐慌;脱险时,骄傲、自豪、
成就感、收获自信。2.作者是怎样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的?(1)直接表达心理活动。借助PPT出示: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
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①齐读这段文字。②明确:这段文字中的“犹豫”“渴望”,直接写出了自己的担心、胆怯的心理活动,交代了“我”不敢爬悬崖的原因。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用“我想、“我知道”“我以为”直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2)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写心理状态。教师整合文
中描写遇险时我内心孤独、恐惧的语句,借助PPT出示: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向他们4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地抓住岩石的
表面,感觉天旋地转。①生个读这段文字。②思考: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的恐惧?从“满头大汗”“扒”“踩”“跳动”“贴”“偷偷地”等词语。③明确: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心理。④指导朗读:重读这些词语,学生齐读,进一步体会“我”的内心的恐
惧。(3)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理。借助PPT出示: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入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①学生齐读,思考:这段文字是
什么描写?可不可以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②学生回答,师生共明确: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理。③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朗读PPT上的语句。3.小结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可以直接进行心理刻画,还可以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五、读懂一位父亲1.分角色朗
读19-26自然段“我”和“父亲”的对话,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1)分角色朗读,教师读父亲说的话,学生读“我”说的话。(2)读后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示例:从第____段____句中,我读出了这是一位_____的父亲。(3)学生展示。①从第19段“他用非
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这是一位沉着冷静、镇定从容的父亲。②从第21段“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这是一位善于鼓励、给孩子自信心的父亲。5③从23段和25段父亲的语言描写中,我读出了这是一位循循善诱、耐心细致、有智慧
的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他教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指导“我”先一步一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再一步从一步地爬下悬崖。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这是一位用心良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敢于放手、有智慧的父亲。(4)教师追问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是“我”的妈妈来了,她会怎么做?学生回答。预设:可能会打110;可能会责骂我一顿,因为前文中提到妈妈经常告诫我要不要冒险。六、收获一点启示1.本文的原题是《悬崖上的一课》,通过这一课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课
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说说。(1)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写在书上。(2)教师点评并明确:①作为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像文中的父亲那样,敢于放手,要给孩子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②作为朋友
,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嘲笑他们,更不能抛弃他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③对我们自己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化整为零,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坚持到底,赢得最后的胜利。2.教
师借助PPT出示汪国真的《旅程》,学生配乐朗读。旅程汪国真意志倒下了,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怎耐得秋风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
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已!作业:61.推荐阅读原文《悬崖上的一课》。2小练笔:比赛马上开始了,作为跑步选手的你,此时你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运用本课学到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写下此刻
你的心理(50字左右)。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冒险——遇险——脱险犹豫——恐惧——收获自信化整为零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