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导学案(公开课定稿).docx,共(3)页,23.677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53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诫子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
慧有胆识的人。【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介
绍诸葛亮(181—234),字,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的代表人
物。2.背景资料《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
字注音。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遂.成枯落()(2)解释下面的词语。2夫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四、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五、质疑问难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3答案三、自主预习1.孔明三国蜀汉隆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与智者3.检查字词(1)请
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夫君子之行(fú)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的词语。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
(振奋精神)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年与时驰(逝去)意与日去(日子,岁月)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四、整体感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