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件(校级教研公开课).pptx,共(25)页,95.882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6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世说新语》二则了解《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重点词:内集俄而讲论文义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读懂文意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的样子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可以与白雪纷纷的样子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谢太傅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探究文本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
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②文中哪些地方能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
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②文中哪些地方能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语透露出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
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且照应前文“骤”字。而柳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自由朗读,背诵课
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陈太丘与友期行疏通文意自主翻译课文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
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重点字词:期行日中舍去至不委去信引顾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邀请小组同学来点评。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
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探究文本(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些地方?(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客)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日中”这个时间
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
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
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元方的“方正”体现在哪些地方?他懂得“信”的重要;他懂得“礼”的重要;他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维护了父亲和
自己的尊严。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
,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
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试读没有标点的原文,然后背诵。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小结:文中友人无信
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课堂训练1.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
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业:1、背诵课文及相关文言实虚词。2、课外推荐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元方善对》《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王戎识李》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