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南京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导学案(定稿).docx,共(4)页,18.215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8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昆明的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学习重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难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
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一、友情提醒1、注意以下字的字音辟邪(bìxié)青头菌(jùn)鲜腴(yú)八卦(ɡuà)逛菜市场(ɡuànɡ)炽红(chì)黄焖鸡(mèn)吆喝(yāo)密匝匝(zā)乍一看(zhà)绿釉(yò
u)缅桂花(miǎn)2、认真阅读书本P89—90页的“阅读提示”和《学习与评价》P84“课前导读”部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的特点。二、研读探究目标导学一:圈点批注,品读雨味1:你觉得作者对昆明的
雨有怎样的情感?(找出一个词语,一句话)2:作者为什么那样想念昆明的雨,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目标导学二:圈点批注,品读语言的情味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去文章的字里行间寻美,找出你最喜欢的美句美段,大声地读一读,静静地想
一想,细细地品一品。并在书上做好批注。要求:1、自主赏析(从表达效果、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美句美段,并赏析批注。2、小组交流。朗读美句美段,并交流赏析。目标导学三:知人论世,悟雨中的情味“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
,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1.我们因着雨走不了,于是就有了四十年前的那次小酌,“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就“哪样”坐到午后呢?我们补充下面的句式,体味一下那天的情味吧——我们走不了,就看着,
听着,闻着,想着,„„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2.助读资料一:《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1939年,19岁的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毕业后又在昆明工作,直到1946年离开。汪曾祺昆明生活了7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
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妻子施松卿。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助读资料二: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
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助读资料三:1939年-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和西南
联大生活七年,文章写于1984年,40年前正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汪曾祺在昆明就读西南联大,当时,不仅生活贫困潦倒到了极点,连生命都会受到威胁,霍乱疟疾、空袭警报,甚至还有国民党的枪杀。结合助读资料,再读一读“莲花
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作者写的诗,说说当时的生活可能还有什么情味?三、小结1、朗读小诗:我想念昆明的雨我想念昆明的雨我想念昆明最独特的习俗我想念那雨中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我想念那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我想念那火炭般
的杨梅我想念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我想念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我想念那热情善良的房东母女我想念最具情味的雨天小酌我们想念淡而有味的文字2、推荐阅读:《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