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课件(集体备课;定稿).ppt,共(22)页,610.5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1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回忆我的母亲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感受文中平实质朴的语言,领会作者所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佃农(diàn)祖籍(jí)迁徙(xǐ)溺死(nì)妯娌(zhïuli)勉强(qiǎng)衙门(yá)血溅(jiàn)瞒着(mán)辍学(c
huî)慰勉(wâimiǎn)(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
削穷人、压迫穷人。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2.作者简介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3.背景链接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
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交流点拨】根据倒叙—顺
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
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2.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交流点拨】“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二)深层探究1.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①
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②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③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交流点拨】两个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二是母亲坚强不
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3.研习课文2~7自然段,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①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
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②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③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④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
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4.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交流点拨】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第12段写母亲积
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和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
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5.作者在14、15段中感叹道:“我应该感谢母亲”。作者的感谢从几个方面来写?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
法,内容的并列,层次清晰。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6.作为全文的结尾,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交流点拨】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
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7.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交流点拨】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
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二)品析语言1.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
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交流点拨】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憨厚温和、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
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
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2.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交流点拨】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表达无尽的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
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交流点拨】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
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
上述这些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三)理解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交流点拨】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
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三、板书设计悼念母亲,引出回忆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回忆我的母亲追述事迹,歌颂美德尽忠于民尽忠于党痛悼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报答深恩和革命的意志四、拓展延伸1.课
外收集子女孝顺母亲的例子。【交流】人民公仆孔繁森虽远在西藏阿里,却每月定时回山东老家为80多岁的老母洗澡;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2.仿写:母爱是,,。示例:母爱
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交流】母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