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导学案(定稿).docx,共(2)页,14.06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0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春望》导学案一、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这一年杜甫44岁,刚刚得到一个八品小官--率府胄曹参。安史之乱爆发时,当他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匆忙把家人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只身一人
投奔朝廷,想要有一番作为,结果在途中被叛军俘获,押送到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的春天,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站在烽火硝烟的长安城中,写下了这首《春望》。二、背景对比:昔日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二首》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今日长安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三、致敬杜甫《望见
诗圣》望见你在破败都城前落泪将那满目疮痍的大地黎民苍生的苦疾尽收眼底望见你在漂泊流离中忧思把那一桩桩人间悲剧一个个人生苦难装进心里望见你活在苦难的谷底仍将流落山间的悲戚蝼蚁般卑微的生命写进诗里凝望,是你不变的姿态仰望,是我永远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