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DOC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34.995 KB
  • 2022-11-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克》公开课教案(第三稿).docx,共(5)页,634.995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0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认识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33页例2和“试一试”、例3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认识克和千克间的关系(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通过称很轻

的物品,感受质量单位“克”的现实需要,初步形成“克”的概念,发现、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3.在参与感知物品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具体事例,体会生活需要数学,数学植根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克,

建立质量单位“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克”的概念;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小型电子秤、盘秤、不同面值的硬币、回形针、纸杯、皮筋、砝码、食盐、泡沫、红枣、黄豆、碗、储

物筐。一、认知冲突中引出“克”1.从千克到克(1)瞧,老师带来了一袋红枣,估一估这袋红枣有多重?真的是1千克呢!这么多颗的红枣重1千克。那1颗红枣有多重呢?我们就来称称看。唉,怎么了?说什么呀?对呀,难道它没有

质量?(2)看来这把用千克做单位的秤已经不管用了。怎么办呢?嗯,我们需要换一个质量单位小一点的秤。(克)2.认识电子秤就来看看这个小型电子秤吧!按下开关按钮,就可以打开秤,唉,这里的字母表示什么?称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我们

常用“克”做单位。克就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g)3.认识读数想知道那颗红枣到底多重吗?称一称。唉,这个数跟我们之前认识的不太一样呢!能看懂吗?谁来介绍?(5克和6克之间,大约5克,5克多一点„„)二、

真实活动中感受“克”1.首次感知1克(1)那1克有多重呢?老师这儿有枚2分硬币,我们来称一称。(板书:称一称)谁来说说这枚2分硬币重几克?(边说帖板书:1克1枚)谭老师真想来掂一掂这1克。(帖板书:掂一掂)(2)你们也想掂吗?※在你们的桌面上也有一枚2分硬币右

手拿起像这样认真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呀!你有什么感觉吗?(很轻,没什么感觉„„)※轻轻把硬币放下闭上眼睛就把这很轻很轻的感觉记在脑海中想一想1克有多重。※睁开眼睛,拿起硬币跟刚刚脑海中的1克比一比,调整调整。※好,(慢)放下硬币,闭上眼

睛再来细细想想1克有多重呢!2.再次认知1克有多重(1)好!孩子们,睁开眼睛。呀!现在每个人脑海里都有1克。那么就用脑海里的1克估一估下面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呢?(回形针、皮筋、10克黄豆、1

角硬币)活动要求:组长组织大家先掂一掂估一估、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估计,然后再称一称验证。(2)汇报交流:我感觉比1克,我称了称大约。我估对了。(3)他们验证了皮筋和回形针都比1克轻,那大约几个皮筋或者几个回形针是

1克了?选择一样在小组里称一称,听清楚要求,称完后在小组里轮流掂一掂,再次感受感受这1克。学生汇报:老师追问:你们掂了吗?真好!(帖板书:(3)根(2)个)(4)刚刚那个小组称出这袋黄豆有多重?10克10克?我数了,大约60粒。那你们想

想一克大约几粒呢?(板书:大约6粒)你看,我们由10克是大约60粒推想出1克大约是6粒,在数学上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哟!来,每个孩子数出1克黄豆大约6粒,掂一掂,再一次感受这轻轻的1克。小结:看来1克有时是一个东西,有时是„„几个东西。3.感受几克(1)还有一样东西比1克重的,是

什么的呀?(1角硬币图)大约几克?这回掂3克有什么感觉?是呀,3克里有几个1克?(2)生活中最常见的是那1元硬币。1元硬币大约几克?每个孩子轻轻地从篮子里拿出1元,放在手心,掂一掂,谁来估估吧!大约几克?(大约6克)再来感受一

下6克。你怎么估计得这么准,刚好6克的?其实他心中有标准的,好,就请你带着大家掂掂这6克吧!小结:你们看这里同样是硬币,但它们却不一样重呢!4.我们认识了1克和几克,真棒!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些物品,我请同学来读读活动要求。活动要求:第一步:称一称,记录员填写学习单。第二步:把这些

物品从轻到重掂一掂,再从重到轻掂一掂,反复反复感受感受。(1)请两人完整汇报。1人直接汇报称的结果。(2)唉,我怎么看到有的小组也称出别的东西是50克呢?这么小的刚钩码是50克,怎么这么大的泡沫也是50克呢?你想说什么?是的,大的不一定重。(3)小老师2:我想带着大家掂一掂数学书。你先问问其他组

书都称了多少克?嗯,包书皮不一样,称出来稍微有点不一样,一般数学书大约250克。你来吧!这次掂这大约250克什么感受了?更重了。小老师请回。(4)4样中还有一样更重的!1袋盐重500克,那两袋这样的盐重()克?(板书:1000克)(5)老

师再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单位的秤上,你们看?几千克?同样两袋盐,怎么你们说是1000克,可老师称出来是1千克呢?(6)真的呢!大家都知道了1千克=1000克,让我们自豪的发现读一读。(7)独立填写,指名一人汇报。核对。2千克=()克

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7千克=()克三、分享交流总结“克”真好!咱们不知不觉就跟克交上了朋友。(板书:认识)说说吧,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刚开始是怎么研究1克的?(掂一掂、称一称)哪些物品大约是

1克呢?(说得真好!我们掂一掂、称一称,由轻到重从1克开始研究,一直研究到1000克。四、实践活动用好“克”1.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了奖励大家,带你们去我们琅琊路小学的生活馆看看,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做喜欢的美食。想不想知道这周他们学做什么呢?(创意水果月饼)大家分工准备材料,小明需要准备以下材

料:(1)小明来到超市,只找到一种规格的月饼粉。看来读出包装袋上的标识就可以很快知道有多重。(2)来到了水果柜台,称重水果,都有多重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回到家,小明开始准备牛奶,秤盘上显示正好是350克,你们认为这样对吗?那想要知道杯中牛奶有多少克还要知道什么?现在你能

算了吗?2.拓展延伸谭老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这是„„羽毛,放在秤上,怎么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有的孩子已经有答案了,有的孩子正在思考,没关系,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板书设计: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3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