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公开课).doc,共(4)页,142.0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41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2、会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
和计算周长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1、课前谈话:谈谈姜堰的巨大变化。(互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2、课件演示:为了使景色更美丽,我们的城市启动了“亮光工程”在一些物体上安装了霓虹灯(灯光闪烁),使夜晚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灯安装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安装在物体四周的边上)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图画,初步感知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从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二、认识边线,感知周长1、这些灯围在物体四周的边上,这是广告牌面的边线、这是大楼楼顶的边线(电脑闪烁红色边线)。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在哪儿?描一描:从你的实际图画作品中,找出你喜爱的图形,描出它的边线。指名说一说:描的时侯应注意什么?2、提示:广
告牌面边线的长就是广告牌面的周长,大楼楼顶边线的长就是楼顶的周长。指一指: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指出哪些物品面的周长(动画将物体的面变成平面图形)找一找:你的画作中有哪些平面图形,它的周长在哪儿,找出来并说给同桌看(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多又好)小组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设计意
图: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过程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中调动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知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三、动手实践,探索场测量周长的方法1、探究测量物体周长: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听说他生活过的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决定回来看看,为欢迎总书记罗塘小学让同学们准备了的小彩旗。这面小旗不小心剪破了,你能用教师给你们提供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出示不规则图形的小红旗)(1)提出要求:先自己想办法,动手测量,然后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在小组中交流。(
2)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集体评议(4)应用提高:找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小旗,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中交流。(课件演示:不同周长小旗的测量方法)2、同化——求平面图形的周长:(1)完成第61页的“试一试”(利用课件将小旗化成两个平面图形)(2)出示“
想想做做”第4题(3)在你的图画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图形(请同桌帮忙一下,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做完后交流不同的算法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国家领导人参观家乡的情节,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学中、玩中不知不觉地中掌握数学知识四、联系生活
,应用提高1、老师决定将同学们的画作用木条作画框然后献给参观的国家领导人,你能算出你的图画所用的木条长多少吗?2、这是国家领导人回赠给同学们的礼品——手帕,你能算出这个手帕的花边长是多少吗?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所学应
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概念,从而深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在其中领悟“数学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感悟数学的实际价值。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六、课外作业:看书,想想
做做第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