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形状》教案(定稿)

DOC
  • 阅读 7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50.500 KB
  • 2022-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baby熊】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形状》教案(定稿)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形状》教案(定稿)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武进区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形状》教案(定稿).doc,共(4)页,50.5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0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课题:(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简解]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本课属于“地球的概貌”部分,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六年级学生对地球没有一个深层次的建构和理解,对人类探索地球

的过程不清晰,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目标预设]1、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并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时经历的曲折过程,意识到科技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方面的重

要作用。2、能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3、了解地球形状的基本数据,通过计算,初步感受地球的大小。4、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时经历的曲折过程。难点:能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设计理念]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授人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设计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的认识。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船进出港的实验佐证地球的形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了解

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通过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并且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地球的形状确实是一个球体。学生讲述有

关地球的传说,寄托了人类对地球探究的欲望。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开始通过海边的船,月食等现象推测地球的形状。通过实际航行等方法验证推测。最后利用人造卫星等高科技的方法完全将地球的形状呈现在世人面前。一步一步历经漫长而又艰苦

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一、话题导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流浪星球》?影片主要讲述了什么?拯救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球的形状。二、同学交流,了解进程(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

相关知识)(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2、根据小组交流分类板书传说(无根据的猜想)古代中国人的猜想:“天圆地方”;古代印度人的猜想:“龟驮大象”猜想(有根据的猜想)张衡的“浑

天说”;亚里士多德的月食分析帆船进出港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一:月食影象教师提问: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讲述月食的形成。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次月食的形成,看看亚里士多德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来看大屏幕,这里模

拟月球表面,我们把手电射出的光当做太阳光,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正方形,我们看看它们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分别是什么样子?教师小结:看来只有球体或近似球体的物体投射的影子才是弧形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猜想是十分科学的。模拟实验二:帆船进出港实验1、材料:地球

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2、步骤:a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b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c观察船进港和出港。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大胆猜想,地球是球形

的。实践1519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精细观察谈话:随着当代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终于可以飞出地球,却外太空观察地球了。(视频播放)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借助仪器在外太空探测地球的形状。1961年,苏

联宇航员加加林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人类第一次在远远的太空观察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外太空来观察地球的形状。三、认识地球的大小谈话:通过现代科技的精确测量,我们测量出了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课件出示地球的相关数据。如果你以

每小时行走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大约有多大?学生计算,感受地球的大小。教师小结:以我们的速度绕地球一周,竟然需要三年多的时间,地球真大呀!四、师生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各自的收获。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十分曲折漫长的,人类对地球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更好的认识地球作出贡献。附:板书设计无根据的有根据的古印度人“龟驮大象”中国人的“天圆地方”亚利士多德月食分析猜想实践麦哲伦环球航行

苏联人造卫星加加林太空行走美国人登月中国“神舟”绕地球飞行地球的形状张衡“浑天说”帆船进出港实验

baby熊
baby熊
深耕教育类文档。
  • 文档 5820
  • 被下载 23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