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6.1《集体生活邀请我》教学反思.docx,共(1)页,14.01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18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集体生活邀请我》教学反思本课从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两个角度阐释集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过集体生活的渴望,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依标施教。依据本课课程标准内容“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
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我设计了最强大脑的游戏环节和“美好集体共建设,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他们体会团队的力量,并积极主动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境中体验,
在活动中感悟。本课落实了新课程理论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采用了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教学活动,有感人的集体温暖回忆环节、紧张的最强大脑游戏竞赛等。活动环节,学生激情饱满、参与度很高;感悟体验环节,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整个课堂“松而不散”、言而有物。3.给予学生正面
的思想引导。本课不满足于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思想引导。在学生列举印象深刻的集体时,教师给予提示“除了大家提到的课堂活动小组、排球队、兴趣班等,我们的社区、国家和民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集体”,通过教师简单的提示,引导学生将目光由小集体转向大集体,暗示学生“今天我们为建设班集体这
样的小集体而努力,明天我们要为建设国家民族这样的大集体而奋斗”。此外,在学生根据创设的三个情境,深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时,教师抛出问题“集体的力量都是正面的吗”,并及时给予引导“虽然集体的力量并非都是正面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把集体建设成美好、团结的集体
”。反思这节课,我还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如何能将某些疑难的知识点讲透,又能避免机械化的灌输。比如本课中的“集体的涵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集体的定位并不准确,但是怎样将抽象的定义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从而内化,目前还在摸索。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努力,力争让课堂出彩,教学有效、学生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