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学书法【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 书法准备》教学设计4.doc,共(5)页,4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8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书法准备》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2011课标版三年级书法的起始课,教材内容安排了大量的书法基础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需要学生慢慢去了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各种字体的演变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了解书法中的文房四宝及其它辅助用具。3.掌握正确的毛笔书法执笔方法和坐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4.学生尝试中锋行笔的过程,体验书写乐趣。教学重点:了解书法各种字体的演变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毛笔书法执笔方法和坐姿,养成良好的
书写习惯。教学用具:书法中各种字体的图片,文房四宝及辅助用具,学生练习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了书法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什么是书法吗?(学生做简单的回答)那么让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初步认识一下书法吧!(播放书法
简介的小视频)教师归纳总结: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书法,简单来说就是书写的法度、规则。二、学习新课1.书法初识(幻灯片出示图片)老师: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书法中的几种字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吧!甲骨文: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
字。因刻在龟壳和兽骨上而得名。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古时把铜称为金,故称金文。如《毛公鼎》。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如《峄山刻石》。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
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如《曹全碑》。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如《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它
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如《兰亭集序》。2.认识文房四宝及其它辅助文房用具老师:我们认识了书法中那么多各具风格的字体,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工具来呈现的呢?书法中常提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笔:书写
中最重要的工具。毛笔,分为狼毫、羊毫、兼毫。毛笔有四德,即:“尖”、“圆”、“齐”、“健”。“尖”指笔锋要锐利。“圆”指笔肚浑圆饱满。“齐”指轻捏笔毫,笔锋整齐如线。“健”指万毫齐力,弹性适中。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分为固体的墨锭和液体的墨汁。纸:宣纸,因原产
地在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学生练字可选择价格较低的毛边纸。砚:《释名》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四大名砚指洮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我们再来认识几个
辅助的文房用具。镇纸: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笔架: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印泥:是钤盖印章的材料,是传达印章艺术的
媒介物。3.教师示范取我们校名“鲍家乡中心小学”中的“家”为例,教师示范“家”字的各种字体写法,让学生对书法有个直观的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带有“家”字的词语与诗句呢?如:国家、家族、家喻户晓、百家争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三、学生初体验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在你们亲自体验之前,我们
先来学习一下执笔的方法和正确的坐姿。1、毛笔书法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擫、押、钩、格、抵。(1).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2).中指勾住笔管。(3).无名指顶住笔管。(4).小指紧贴无名指。2、执笔姿势要领:指实、掌虚。执笔法:悬腕、枕腕、悬肘。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3、学生体
验中锋行笔中锋行笔指笔锋始终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运行,笔杆竖直。用中锋写出的线条饱满有力,有三维立体感。古人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即指的中锋运笔。老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总结:书法是中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大家来继承和发扬。老师衷心的祝愿你们,希望通过书法课的学习,能够让男孩子变得儒雅,女孩子变得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