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4.doc,共(5)页,6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93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家乡古建筑》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是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家乡古建筑》中活动一的第二课时。古建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它承载的人文价值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探索。而应县坐拥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
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应县木塔,所以本课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土古建筑,重点介绍应县木塔,通过学习最终用线描画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教学流程上以欣赏应县木塔为切入点,观看木塔的造型,感受木塔的节奏美和特殊韵味,呼吸木
塔蕴涵的文化气息,学生油然而生自豪感,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自然而然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这一课对加强学生审美意识和观察、造型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交流家乡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基本特征——学习感受线描画方法——欣赏线描古建筑范作——尝
试绘画古建筑的教学流程,来启发孩子们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觉体验到理性认识进入学习活动。教学目标:1、参观考察身边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
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木塔线描画教师范作。揭示课题《家乡古建筑》——应县木塔。师:上节课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2、视频播放《航拍应县木塔》,师生共同欣赏。师:刚才欣赏到的是咱们家乡的古建筑——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大家从刚才这段视频里都了解到了木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
由作答)教师小结:应县木塔从外观上看,塔身八角、五层、六檐,而里面实际是九层。塔的高度,从地面至刹顶(塔尖)67.31米,大约相当26层楼。3、课件出示梁思成先生画作《应县木塔》。师:1933年的某天,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在《闲谈》一文里
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那么让梁思成"喘不过来气"的应县木塔独一无二在哪里呢?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释迦塔的设计,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
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正是得益于这种结构,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
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二、探究1、欣赏两幅学生作品,初步感受线描画的效果。师:我们的应县木塔有着如此独特的魅力和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美,同学们想
不想用一种绘画方式把它的美画下来呢?是什么方式呢?线描,是以线造型的传统绘画方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描画应县木塔。2、引导分析师:要画好木塔外型,首先要进行观察分析,要用绘画的思维把看似复杂的物体概括为简单易于理解的形象。以木塔塔顶为例(多媒体出示图片),大家仔细观察
一下,它的塔顶是什么形状?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多媒体演示,在木塔上勾勒出几何图形。小结: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建筑,我们都能把它的外型概括为几个基本形的组合,这对我们把握形的准确性非常有帮
助。3、深入了解①感受木塔细节。[来源:学科网ZXXK]应县木塔不仅有庄重大气的外型,它的很多细节也是很科学的,很有趣的。大家继续观察,多媒体放大细节:在它的飞檐上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斗拱在什么位置上?梁和柱是怎
样连接的?了解了这些细节,画它的时候就容易多了。②局部描绘对比,感受线条疏密处理方法。老师这里有两幅同一个部位的画面,你们觉得哪一幅的线条组织更能表达房檐的感觉?小结:有细节才能打动人,用线描画就要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才能出效果。三、示范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
.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示范斗拱以及木塔单层细节。)四、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1、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用线描画的方法画一画家乡古建筑——应县木塔,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疏密得当。2、课件播放古建筑
线描作品,学生尝试作画,教师巡视指导。五、评价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