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8)

DOC
  • 阅读 4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9.000 KB
  • 2023-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8)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8)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案 (8).doc,共(4)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2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遵循“从现象到原理”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获取直观感性的材料,了解四季的变化后,本课引导学生来研究四季的形成。设计了“指南车信箱科技史(日心说)”、“四季形成的原因”、“指南车信箱(四季的划分)”3个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阅读的

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究四季的形成原因,用发现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问题让学生在获取一定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猜想,进行推测,然后利用资料和对比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后再进行知识记忆,认识四季的成因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情分析对于四季

的成因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宏观事实,由于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对四季成因的探究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将四季成因中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事实用指南车信箱科技史及课文的形式告知给学生,把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这一四季形成的另一原因作为学生的探究重点,设

计了一组对比模拟实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哥白尼的贡献,“日心说”的创立者。2.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3.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4.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科

学探究:1.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2.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是四季形成的重要原2/4因。难

点: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评价任务本课可以从实验的进行情况来评价学生,评价他们与同学的合作情况、评价实验的观察记录情况等。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

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二、新授(一)认识地球的公转。1.学生阅读课本31页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可补充说明:1533年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出版,此后七十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教会以“地心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并于公元1616年

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发展。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174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发现了光行差,即恒星的星像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

发现了恒星周年视差。这些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出示长米尺(两端各贴一个圆片),人从不同位置(视角)观察,两个圆片间的视差不同】。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

季的变化是在地3/4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1)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2)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

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3)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4)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2.实验探究。(1)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2)学生阅读课

本上33-34页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3)学生实验。(4)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

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5)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三、拓展1.阅读资料:四季的划分。2.如果地球在公转中,地轴方向是变化的,又会怎样呢?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4.布置学生课外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非常有难

度的课。难度主要表现在:(1)材料准备难度大,成本高。(2)学生前概念知识根深蒂固,纠正起来困难。正像教参所说,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普遍的观点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在几个班教学

中,反映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成因的解释几乎是空白。4/4第一部分介绍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太阳钟时的发现,一天当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而让学生探讨古人的观测的科学性,

让学生明白古人方法中其实已经蕴涵着许多智慧结晶,他们已经有效控制了实验中的变量,非常注意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简单分析:从古人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出:研究时间要统一,物体长度和位置要统一,观察时间要长,至少一年。从图示中,学生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季节太阳照射到物体上的角度和影子长度

发生了变化。模拟实验的部分,虽说难度不大,但苦于缺乏必要的演示材料,效果不明显。我利用一个充电手电筒和两个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教室对应的两个位置,并在地球仪上用橡皮泥固定了一根铁棒。实验前,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上实验

说明,让他们小组讨论:模拟实验需要观察的对象?实验时地球仪的位置应该怎么放?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的要求和需要关注的对象。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我用强光照射着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光线照射在地球仪上的变化和铁棒影子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最后学生

仅仅能观察到影子长度和地球仪上光线照射到的范围在有规律的变化,至于影子的长度具体变化我只能让每个点上的学生用一根细线量出来告诉大家,完成记录表。学生初步理解后,再来思考更本质的因素,为什么在地球上会出现太阳直

射点的变化?有哪些原因是太阳直射点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学生们此时基本能说出公转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地轴始终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还需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最后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