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五下《听:情系江淮 花鼓》教学设计5.doc,共(3)页,2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3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五年级下册欣赏《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了解《花鼓》中的两段主题音乐,并能哼唱主题一的旋律。2、通过听辨、模唱、律动、对比体验等方式,感受主题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3、通过自制乐器的参与、体验、记忆音乐主题、感受
音乐情绪,了解乐曲结构。教学重点:欣赏乐曲《花鼓》,了解两个主题音乐,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表现两个主题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学方法:聆听、模仿、演唱、律动、体验等教学过程:一、舞蹈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展示舞蹈,
引出乐器“凤阳花鼓”。2、教师在花鼓上敲出节奏,学生用自制小花鼓进行模仿。3、用小花鼓表现歌曲《凤阳花鼓》,引出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并进行学唱。【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节
奏、表现歌曲、演唱歌曲来加深对主题音乐的感受和认识。二、新授环节(一)、完整聆听,感受思考1、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2、《凤阳花鼓》的旋律藏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学生在聆听中如找到所熟悉的旋律可以跟着哼唱或
用花鼓的节奏来表现)【设计意图】在全曲欣赏中捕捉并感受主题音乐,了解乐曲的大致结构,为下面欣赏做铺垫。(二)、分段聆听,参与体验1、“鼓传乐”(1)出示主题一旋律,要求学生跟琴哼唱。(2)学生在哼唱中感受此旋律和歌曲旋律的异同。(
3)完整聆听第一部分,学生在聆听中思考:这段主题音乐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聆听时跟着哼唱)(4)感受主题音在高低音区依次出现,引导学生联想。(5)用自制小花鼓体验这部分音乐。2、“花传情”
(1)完整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思考:这部分的主题旋律有重复吗?重复了几次?(2)引导学生说说感受(3)出示这一主题中的5小节旋律,通过找主干音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中隐藏着的“茉莉花”旋律。(4)学生感受、体会在这一部分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5)用柔美的动作表现这一部分音乐。3、“花”+
“鼓”传幸福(1)完整聆听第三部分,学生找一找这部分音乐中除了主题一之外,还有其他主题出现吗?(2)通过图形谱,学生在聆听中感受两个主题音乐的相互交替,并体会情感。(3)用自制花鼓和花而开放的动作来表现这部分音乐。【设计意图】从细微处入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通过聆听、感受、体
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两个主题音乐的认识,体会音乐中丰富的情感表达。感受不同音区、节奏、旋律等与音乐情绪的表达有着密切关系。(三)再次完整聆听,找出其他旋律(引子部分、连接部分、尾声部分)并以图形谱完整呈现乐曲的结构。三、为乐曲起名
字【设计意图】通过为乐曲取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曲家通过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并表达这首乐曲。五、教师小结。在《花鼓》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