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五线谱)四上《听:落水天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6.doc,共(3)页,5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60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再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积极参与即兴创造活动。2、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3、通过视图谱模仿乐曲中大鼓、定音鼓和钹的配合,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
。4、通过欣赏《狩猎波尔卡》,更深刻地感受约翰·施特劳斯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1、模仿乐曲中定音鼓和钹的配合。2、了解复三部曲式这一乐曲结构。3、波尔卡舞蹈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塑料瓶、报纸、大鼓、钹【教学过
程】:一、导入1、模仿声音⑴出示塑料瓶和报纸,让学生用不同表现方式让其发出声响。⑵学生分别通过对着瓶口吹气、抖动报纸、拍腿、拍板凳等方式来模拟风、雨和雷的声音,并根据老师的指挥做出力度的变化。2、创设雨景分三小组,分别表演风声、雨声和雷
声,师做指挥,一起表演一段“风雨雷电”的交响乐!(师: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了,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突然,一阵巨雷滚滚而来,顿时大雨倾盆。此时,风声、雨声、雷鸣声交织在
一起。慢慢地,慢慢地,雷声停了,风声、雨声也小了,雷阵雨过后,天空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感受“雷鸣电闪”欣赏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视频片段《雷鸣电闪波尔卡》,在这首交响
乐中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雷鸣电闪”的?你能模仿一下它的演奏吗?2、认识打击乐器分别介绍定音鼓、大鼓和钹(bó),并听辨音色。3、了解曲式结构完整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请用你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绪,请注意这首乐曲
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如果你听出不同的乐段就举手示意一下。三个乐段,曲式结构:A—B—A’4、了解波尔卡舞曲特点⑴学波尔卡舞步:双手叉腰,踏步三下再提腿,交替进行。在此基础上可以前进、后退、转圈。配上音乐跳一跳
。⑵介绍波尔卡: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卡。5、分段赏析、演奏(1)听、奏A乐段①出示A乐段图谱,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同时,注意在蓝色、红色和紫色出现的地方听到了什么?仔细感受一下,在这个乐段中情绪有没有变化?蓝色
为呼啸的狂风声;红色和紫色为雷鸣电闪的声音。后面的旋律比前面的更加热烈欢快,师简要介绍其实在A乐段中就有两个主题。②音乐表演,在第一主题蓝色狂风呼啸的地方画一画弧线,同时嘴巴模拟狂风的声音;第二主题全体起立齐跳波尔卡舞蹈,旋律连续的下行就请慢慢坐下
。③分成三组,第一组跳波尔卡舞步,第二组演奏“钹”;第三组演奏“大鼓”,绿色部分老师来演奏。(2)听、奏B乐段①听赏B乐段,在这个乐段中情绪又有没有变化呢?你觉得这个乐段又表现了什么呢?同样跟着老师画一画图。②奏B乐段,分两组,请两位同学担任领奏。(3)听、奏A’乐段①听A’乐段,
与A乐段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听到熟悉的旋律了吗?(出示课件)把第二主题的第二句换成了尾声;情绪更加热烈,更加欢腾。最后,全曲在高潮中结束。②表演A’乐段尾声,用身体来表现旋律的忽高忽低。③完整表演A’乐段。6、完整演奏三、乐曲及作者介绍课件出示乐曲标题《雷鸣电闪波尔卡》
介绍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及他的优秀作品。四、欣赏《狩猎波尔卡》欣赏一首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另外一首波尔卡作品,你又在这部作品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出现了几次?乐曲的情绪和速度与《雷鸣电闪波尔卡》有什么不同之处?(枪声,3次。曲名叫《狩猎波尔卡》,表现19世纪那些皇宫
贵族们外出打猎时的情景。)五、总结下课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两首波尔卡舞曲都非常地生动形象,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相信在座的同学通过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善于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
乐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