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教学设计1.doc,共(3)页,5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48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作品的演唱,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主要贡献。3、双声部演唱和谐饱满,充满情绪。教学重、难点:
1、双声部演唱能和谐饱满。2、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半音级进练习。2学生模唱音阶,并做柯尔文手势。3听音练习,单音到双音演唱。三、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同
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师播放《送别》。刚刚我们欣赏的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歌词,演唱形式,情绪上回答)《送别》是被誉为“
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的音乐家李叔同根据美国音乐家奥特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改填歌词而成,是一首流行于一百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我们称这类歌曲为学堂乐歌。这首歌曲至今仍保持着新鲜的艺术生命力,被人们广为传唱。还被电影《城南旧事》引用。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
音乐有感情朗读歌词!过渡:这首歌曲清新淡雅,情真意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和朋友离别时的忧伤和凄凉。2学习高声部旋律。注意音准节奏准确。(1)分析拍号(2)指出旋律重难点,单独训练(3)划分乐句,找出相似乐句。(4)分析旋律特点:起伏悠长。(5)用wu演唱旋律并
画出旋律线,注意旋律的起伏变化。3学习高声部歌词。(1)听琴完整演唱两遍(2)生指出歌曲难点,共同解决。教师强调发声方法。(3)再次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4)歌曲重点难点分析,练习。
强调歌曲意境。(5)分析处理歌曲,加力度记号。第一二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安静冷落的气氛,表达了惆怅忧伤的心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和声音演唱?(轻柔连贯、稍弱)第三乐句和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情绪变为激动,深沉的感叹,要用
什么力度?(渐强渐弱)第四乐句重复的第二乐句,加强的作品的完整性的统一性。赋予一种特别的伤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远去,要减弱减慢处理。(6)根据力度记号有感情表现歌曲。4学习低声部旋律(1)师口琴范奏(2)生
听口琴模唱低声部旋律两遍。(3)师生口琴齐奏5两声部合唱(1)生唱高声部旋律,师唱低声部(2)生唱低声部旋律,师唱高声部(3)生分声部演唱旋律。(4)分声部演唱歌词(5)看指挥演唱两声部歌词,师指导。四歌曲拓展人间最难舍的情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
年才能相见,因而他们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绘离别题材的古诗吗?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小
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的生活中少一点冲动和矛盾,多一些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
别不留有遗憾!幻灯片1抬头OK2城南旧事OK3歌词OK4歌曲创作背景,作者介绍OK5高声部旋律(相似乐句,起伏悠长,下行)二四乐句变色?画连线?6高声部旋律线OK7高声部旋律+歌词?连线??每个乐句力度记号8低声部旋律+歌词
?一低二高三歌词9整首歌谱?力度记号10离别古诗两张ok11结束句ok